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282|回复: 1

朱震 易学纳甲观初探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7-11-28 22: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朱震易学纳甲观初探

朱震易学纳甲观初探

 

  唐琳?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朱震(10721138),字子发,号汉上,湖北荆门军人(今湖北荆门),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易学家。朱震试图站在象数学的角度,对汉唐及北宋以来的易学发展做出一次全面的总结,故其易学之基本特点,一是以象数之学为易学研究的基础,着重阐发象数易学的理论,但并不偏废义理;二是广泛采辑并折衷百家之学,将两汉象数易学与北宋图书学之成果联系起来,以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易学体系,其易学纳甲观,就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点。

 

  一、纳甲及其数理?

 

    纳,有吸纳、纳入之意。纳甲,是将历法中的十干纳入易学中与易卦相配,因天干以甲为首,“举甲以该十日” (341)[1],故称纳甲。朱震以纳甲注解《周易》,主要受京房纳甲说和虞翻月体纳甲思想的影响。关于八卦纳甲,朱震说:

 

?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庚戊丙三者,得于乾者也;辛己丁三者,得于坤者也。始于甲乙,终于壬癸,而天地五十五数具焉。其在《易》之《蛊》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在《巽》曰:“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在《离》曰:“巳日乃孚。”在《系辞》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此见于纳甲者也。(4) [1]

 

   按照朱震之意,纳甲之法,即乾纳甲壬,乾内卦纳甲,外卦纳壬;坤纳乙癸,坤内卦纳乙,外卦纳癸。其它六卦依次为: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从形式上看,这是八卦与十干的简单搭配组合。实际上,这种搭配组合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着一定的依据。乾坤纳甲乙壬癸,在于“乾坤者,阴阳之根本” (341) [1]?,分甲乙壬癸,代表阴阳之终始。历法中的天干,甲乙为始,甲为阳,乙为阴;壬癸为终,壬为阳,癸为阴,故乾纳甲壬,坤纳乙癸。其它六卦与天干的搭配,是按照《说卦》中“乾坤生六子”的次序,乾坤一索得震巽,故震纳庚,巽纳辛;再索得坎离,故坎纳戊,离纳己;三索得艮兑,故艮纳丙,兑纳丁。朱震所言“庚戊丙三者,得于乾也者;辛己丁三者,得于坤者也”即指此意。然按照《说卦》六子顺序,长男、长女为首,宜纳丙丁,少男、少女居末,宜纳庚辛。对此,朱震以为,卦“皆自下生”(341) ?[1]?,八卦纳甲反映了造化胎育之理。依照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的理解,“卦必自下生,先初爻,次中爻,末乃至上爻。此易之叙,然亦胎育之理也。物之处胎甲,莫不倒生,自下而生者” (卷七) [2]?。据此,六子中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朱震的八卦纳甲说,从思想渊源上看,来自西汉儒生京房。京房说:“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133)[3]

 

    为了证明纳甲之法为《周易》所固有,朱震举《周易》古经中《蠱》、《巽》、《离》卦爻辞为例,并作“乾甲图”和“震庚图”,以图形加以解说。兹举“乾甲图”为例说明之:?

 

    此图本于《彖·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根据先儒八卦纳甲说,乾卦纳甲,故此图朱震称之为“乾甲图”。按照他的理解,“虞曰谓初变成乾,乾为甲,至二成离,离为日。乾三爻在前,故先甲三日,贲时也。变三至四体离,至五成乾,乾三爻在后,故后甲三日,无妄时也。《易》出震,消息历乾坤象。乾为始,坤为终,故终则有始。乾为天,震为行,故天行也” (342) [1]?。此是说,《蛊》初六变为阳爻,内卦为乾,乾纳甲。九二变为阴爻,内卦乾变为离,离为日。乾卦三爻,在离卦之前,所以“先甲三日”。“至二成离”,即蛊下体变为离,下离上艮,为《贲》,所以说“《贲》时也。”蛊九三变为阴爻,六四变为阳爻,外卦则为离,此即“变三至四体离”。蛊六五变为阴爻,则外卦离变为乾,内震外乾,为《无妄》,乾卦三爻在离卦之后,所以说“后甲三日”。朱震显然是以虞氏卦变兼纳甲说解释此图。他在此图之后,又作“虞氏义”图,具体展现了《蛊》卦变的情况(见下图)。?

 

   由此可见,朱震所列的“乾甲图”其实就是“虞氏义图”,不过他在这里所要强调的就是,“右虞氏义图说与乾甲图说同” (第344页)[1],也就是说,虞翻的解释,源于《周易》一书固有的纳甲法。这种阐释,与朱震治《易》的基本特点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朱震视象数学为易学之源,凡先儒所创象数之法,朱震均将其提升为《周易》所固有。事实上,《周易》古经中所记录的天干,只能说明古人以天干记日由来已久,至少在《易经》成书时便有此思想,而将十干纳入易学与易卦相配,始于西汉易学家京房。朱震并非不知纳甲始于京房、虞翻等人,只是由于他将《周易》的象数学视为易学之源,故而得出纳甲为《易》所固有的结论,这是受其易学立场的局限。

 

    纳甲的数理,是指将十干所代表的从一至十共十个自然数与八卦相配,并以此为根据解释《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朱震说:

 

    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故乾纳甲壬,配一九,坤纳乙癸,配二十,震纳艮,配七,巽纳辛,配八,坎纳戊,配五,离纳己,配六,艮纳丙,配三,兑纳丁,配四,此天地五十五之数也。(358)[1]

 

    以卦图的形式表达,就是朱震所列的“十日数图”(见后)。从一至十,共十个自然数,故朱震称之为“十日”。这十个自然数之和为五十五,即天地之数。实际上,以从一至十的自然数配八卦,并非朱震所创,东汉易学家虞翻就曾以天干所代表的自然数解释易辞。如《屯》六二、《损》六五、《益》六二、《丰》初九、《节·彖》皆注云:“坤数十”,《震》六二注云:“震数七”,《既济》六二注云:“泰震为七。”又虞翻注《系辞》“天一”云:“水甲”,“地二”云:“火乙”,“天三”云:“木丙”,“地四”云:“金丁”,“天五”云:“土戊”,“地六”云:“水己”,“天七”云:“火庚”,“地八”云:“木辛”,“天九”云:“金壬”,“地十”云:“土癸”。可见,朱震关于纳甲数理的思想,是受启于虞翻的。他以八卦纳甲的数理解释天地五十五之数,不仅丰富了自虞翻以来的八卦纳甲说,而且突破了前人以五行生成之数解释天地五十五数的框架,将五行生成之数置入纳甲数理中加以解释,使天地五十五之数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这在易学史上是一种独创。

 

二、月体纳甲与先天八卦之关系?

 

    月体纳甲首创于东汉魏伯阳,他在《周易参同契》中,援道入易,以京氏纳甲为基本框架,杂糅当时天文学中有关月体运动变化的知识,创立了月体纳甲,以阐发炼丹的火候。而从易学的角度考虑,真正对纳甲有着深入研究和广泛运用的易学家,当推虞翻。然而虞氏月体纳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人问津,整个唐代唯李鼎祚《周易集解》有所采撷,至宋代,随着《周易参同契》地位的提升,朱震重拾其说,接受了虞翻的这一思想。他说:

 

   《系辞》曰:“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虞曰:“谓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象,月出庚。八日兑象,月见丁。十五日乾象,月盈甲壬。十六日旦巽象,月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三十日坤象,月灭乙。晦夕朔旦则坎象,水流戊。日中则离,离象,火就己。土位象见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坤·彖》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虞曰:“阳丧灭坤,坤终复生。”此指说易道阴阳之大要也。又曰:“消乙入坤,灭藏于癸。” (342)[1]

 

    这是根据月体在时空中的盈虚变化,比附《周易》八卦之象。每月初三日,月出西方,为生明,庚位在西方,震一阳生于二阴之下,似初三日之月体,故纳庚于震。初八日,月出南方,为上弦,丁位在南,兑一阴二阳,似初八日之月体,故纳丁于兑。十五日,月出东方,为望,甲位在东方。乾三爻皆阳,似十五日之月圆,故纳甲。十六日晨,月退西方,辛位在西,巽一阴始生二阳之下,似十六日晨之月体,故巽纳辛。二十三日,月消于南方,为下弦,丙位在南,艮二阴一阳,似二十三日之月体,故纳丙于艮。三十日,月灭东方,为晦,乙位在东,坤三爻皆阴,似三十日之月体,故坤纳乙。月体运行,循环往复,乾坤为易之门户,阴阳之始终,故乾坤又纳壬癸。至于坎离两卦,由乾坤相交而成。朱震在《卦图》中列“天壬地癸会于北方图”,图如下:

 

  ?朱震注云:坎,坤体;离,乾体。乾坤壬癸会于北方。乾以阳交坤而成坎,所谓流戊也。坤以阴交乾而生离,所谓就己也。戊,阳土也,乾之中画也。己,阴土也,坤之中画也。阳为实,故月中有物,阴为虚而白,故自正中则成白昼。日月十二会,不会则光明息矣。(342) [1]?

 

     离己为日,日生于东,坎戊为月,月生于西,日月不相离,故离中有阴,坎中有阳,日月十二会,周而复始,变化无穷。朱震注《归妹》曰:“乾,天也,乾纳甲壬。坤,地也,坤纳乙癸。离,日也。坎,月也。故观月知日,观日月而知天地。以一月论之,日迟月速,东西相望,震兑也,月至于晦,则自东而北,乃与日会。东,乙也。北,癸也。消乙入癸,会入乾壬。壬癸北方气之所归,十有二会,万物毕昌,而月复见于震兑矣。” (186)[1]?朱震把月体纳甲视为自然界往复运转的现象,通过考察月体纳甲,可以了解整个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一月之中,三十日为日月会合之时,月自东而北,消乙入癸,会入乾壬,坎离会壬癸于北。

 

 ?如果仅从文字上看,朱震与虞翻所说几无差别,惟巽卦,朱震从魏伯阳说,主十六日晨,巽卦用事,纳辛,而虞翻以十七日晨为巽卦。然从图式上考察,朱震在《卦图》卷下所列“纳甲图”和“天壬地癸会于北方图”,又与《参同契》和虞氏月相纳甲图显然有别:

 

    图一、图二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纳甲图”是对一月间月体纳甲情况的描述,而“天壬地癸会于北方图”重点在于描绘三十日坎离会壬癸时的情况。图一、图二和图三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八卦所处方位的不同以及由此而形成图式上的根本差异。图式三坎离处中宫,而图一、图二坎位在西,离位在东;图三乾坤两卦处东,而图一、图二乾位在南,坤位在北;图三震巽处西,图一、图二震处东北,巽处西南;图三艮兑处南,图一、图二艮处西北,兑处东南。这样,八卦所处的方位在图中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参同契》纳甲图是完全按照月体运行规律而作,八卦方位对应月体运行出没的规律,从这个角度看,图中所列八卦方位无误。?

 

    考察朱震对“纳甲图”的注释,可以发现他对月体纳甲中八卦方位是有正确认识的,这从他注解图二所使用的“丁南”、“庚西”、“戊己土位,象见于中”等文字可以证明。然而朱震在绘制图式时,没有依照应有的方位,而是有意进行了改造。经过改造的图式,完完全全是一副先天图。图中八卦的排列次序,只是依照月体盈虚的时间次序,从初三震开始,经八日兑,十五日乾,十六日巽,二十三日艮,三十日坤,呈顺时针方向,再配以坎离两卦,正好是一副“先天八卦图”。萧汉明教授指出:“这两个图与前面的月相纳甲图有一个共同的失误,均将坎离两卦位置画反,显系受先天图说之影响。” (188)[4]?对此,刘大钧教授也有精彩的评价:“依照天体纳甲说,以月体在一月中盈亏消长卦象之序排列而成的卦图,再配以坎戊离己两卦,使此两卦‘相推’而‘悬象著明’并要‘象见于中’。依此,则一副宋人‘先天图’已跃然纸上矣。”[5]

 

    北宋是图书学昌明时期,诸种图像中,又以“先天图、”“河图”、“洛书”、“太极图”影响最广,故朱震在《进易表》中专门列此三类图书的传授系统。另一方面,朱震又视纳甲为易学之重要体例,因此,他很自然地试图把这两方面思想结合起来。在《汉上易传》中,我们还可以找到朱震以纳甲注释洛书的思想,如他解释《系辞》“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时说:

 

     一三五七九,奇也,故天数五;二四六八十,偶也,故地数十。九者,河图数也;十者,洛书数也。五位相得者,一五为六,故一与六相得;二五为七,故二与七相得;三五为八,故三与八相得;四五为九,故四与九相得;五五为十,故五与十相得。然各有合,故一与二合,丁壬也;三与五合,甲己也;五与六合,戊癸也;七与四合,丙辛也;九与八合,乙庚也;五即十也,天地五十有五,大概如此。(234-235) [1]

 

 ?在此,朱震把《系辞》“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句从中剖开,以天地之数两两搭配解释“五位相得”,此即洛书中的五对数: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各有合”依据洛书十数之方位与月体纳甲方位的一致性,将洛书与天干所代表的十个自然数搭配。一居洛书北方,在纳甲,北方为壬;二居洛书南方,在纳甲,南方为丁(兑),故“一与二合,丁壬也。”洛书三的位置在东方,于纳甲,东方为甲(乾);五居中央,于纳甲,中央为己(离),故“三与五合,甲己也。”又洛书五中央亦可纳戊(坎),六居洛书北,于纳甲,北方为癸,故“五与六合,戊癸也。”七居洛书南,于纳甲,南方为丙(艮),四居洛书西方,于纳甲,西方为辛(巽),故“七与四合,丙辛也。”九居洛书之西,于纳甲西方也可为庚(震);八居洛书之东,于纳甲,东方为乙(坤),故“九与八合,乙庚也。”?

 

     由此可见,朱震在以纳甲解释《系辞》“各有合”时,充分运用了月体纳甲方位说,这再次说明朱震对纳甲中八卦方位是有清醒认识的。他运用八卦纳甲方位的目的是为了以纳甲解释天地之数和洛书数,这又说明他非常注重将纳甲法与当时的图书之学结合起来。他按照月体在一月中盈虚消长的时间顺序而绘制的纳甲图,改造了虞氏纳甲图,却完全符合先天图的图式。这说明朱震有意识地将汉代月体纳甲说与北宋图书学靠拢,反映了他作为北宋象数易学家,沿着整合汉宋易学于一体的方向努力和探索。?

 

     朱震以《参同契》中的纳甲法解释先天图,并非出于主观臆象或是巧合,而是有其内在的理论依据的。一方面,《参同契》是一部建立在汉代易学诸多条例体系上的独特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或者说,它是一部假借《周易》概念和思想体系而写成的炼丹著作,故而与《周易》一书有着无法割舍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从先天图的传授谱系看,邵雍易学思想渊源于陈抟道家思想,这一点众家皆有论述,不独见于朱震的《进易表》,而《参同契》即为道家丹道之书。因此,不能排除先天之学与《参同契》可能确实存在某种联系。以邵氏先天学与《参同契》相比,《参同契》只不过偏向于外丹修炼,而邵氏先天图重视心的作用,邵氏认为,先天图中心为“太极”,太极即是心,即是道,此心即是自然之理,自然之道,“心一而不分”,能应万物,故又为君子虚心不动之心。

 

 ?朱震之后,朱熹也认为先天图与纳甲相应。朱熹说:“先天图与纳甲相应,故季通言与《参同契》合。以图观之,坤复之间为晦,震为初三,一阳生,初八日为兑,月上弦,十五日为乾,十八日为巽,一阴生,二十三日为艮,月下弦。坎离为日月,故不用。……此图自陈希夷传来,如穆、李,想只收得,未必能晓,康节自思量出来。” (卷六十五)[6]又说:“先天图一日有一个恁地道理,一月有一个恁地道理。”(卷六十五) [6]朱子此说,实际上就是认为先天图内含《参同契》原理。宋元之际,道教易学家俞琰也指出,魏伯阳《参天契》是借《周易》明人生丹道之术。他说:“易外别传者,先天图环中之秘,汉儒魏伯阳《参同契》之学也。人生天地间,首乾腹坤,呼日吸月,与天地同一阴阳,《易》以道阴阳,故伯阳借《易》以明,其说大要不出先天一图。” (自序)[7]?因此,他参照邵氏先天图及朱熹思想解说《参同契》人身修炼之理,同时又以《参同契》丹道思想印证邵氏先天图。清代考据家胡渭进一步确认《参同契》与先天图的关系,指出《六书本义》所传的天地自然之图,又名古太极图,主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即本于《参同契》,二图出于陈抟,后传于邵雍,即邵氏先天八卦图所本。胡渭还自制了《新定月体纳甲图》,此图融月体纳甲与先天图于一体,实则本于朱震的“纳甲图”。图如下:

 

     此图与《参同契》月体纳甲图相比,增加了两种月相(.TIF)(⊙),这两种月相,是用来解答“乾坤兼纳壬癸之义”,其中(⊙)为壬,意为“望夕夜半,壬方之月,中合阴魄”,(.TIF)为癸,意为“晦夕夜半,癸方之月,中合阳精”。至于坎离“寄纳戊己”,胡渭以为,坎表示“望夕日在西,坎中阳精,纳于中宫之戊”,离表示“晦夕月在东,离中阴魄,纳于中宫之己”。胡渭注解此图说:“……汉上图较胜,然坎离寄纳戊己,乾坤兼纳壬癸之义,皆不能有所发挥,因更定附列于左而为之说焉。” (卷三)[8]?胡氏作此图的目的,就是在朱震纳甲图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解说和发挥。该图形的内层为月相纳甲,外层为先天八卦,与“汉上纳甲图”几尽一致。由此可见,将先天图与纳甲结合,是南宋以来易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一思想的首倡者,当推朱震。

 

?综上所述,朱震的纳甲思想继承了以京房、虞翻为代表的汉儒的思想,同时又杂糅北宋图书之学,是整合汉宋象数易学的结晶。他对纳甲与天地之数、河洛之数等问题的探讨及有关图式的描绘,融象、数、理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纳甲说的内容,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他对象数易学的贡献。但朱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汉宋象数易学在此的交融呢?朱震在《卦图》卷下列有“十日数图”,从他对该图的解说上看,他的努力并不太成功。

 

    有必要指出,朱震对天地五十五之数的诠释是多角度的。朱震曾以五行生成之数释之,此处又以纳甲十日之数释之。他注解此图说:“右图十日数者,八卦五行分天地五十五之数也。虞翻曰:甲乾乙坤,相得合木,丙艮丁兑,相得合火,戊坎己离,相得合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天壬地癸,相得合水,故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358)[1]虞翻以八卦纳甲中的五行相合关系,解释《系辞》“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按照月体纳甲中的八卦方位所对应的五行关系,甲乾乙坤在东,配木;丙艮丁兑在南,配火;戊坎己离居中,配土;庚震辛巽居西,配金;壬癸在北,配水。但虞氏在其纳甲系统中并不言五行之数,其五行生成说,亦未讲月体纳甲。朱震却将纳甲十日数与天地数或五行数结合起来,他在《丛说》中引虞翻言:“甲乾乙坤相得合木,丙艮丁兑相得合火,戊坎己离相得合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天壬地癸相得合水。翻谓天地者言乾坤也。十日之数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此说后被张惠言吸收并作进一步的阐发,但惠栋却提出异议,其在《易汉学》中评论:“朱子发作《易图》及《丛说》,据仲翔甲乾乙坤相得合木之注,以为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乾纳甲壬,配一九,坤纳乙癸,配二十。殊不知纳甲之法,甲与乙和,生成之数,一与六合,两说判然,朱氏合而一之,汉学由是日晦矣” (卷三) [9]?。惠栋指出了朱氏和虞氏的区别,认为虞氏此说,是言纳甲之法,朱氏却以五行生成之数释之。惠栋作为清代汉学大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虞氏纳甲中“甲乾乙坤相得合木”说与五行生成数说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前者是就八卦纳甲之方位言,后者是就五行生成之数理言,这是其可贵之处,但据此而完全否定朱震纳甲数理的思想也有失偏颇。?

 

    此图另有两处值得关注:其一,“十日数图”以先天方位为据,而先天方位直接与月相纳甲相配。虞翻注《系辞》“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时,就结合月相纳甲和《说卦》中的“天地定位”一节,而后儒言先天图即本于此。案虞注完整的引文是:“甲乾乙坤,相得合木,谓天地定位也。丙艮丁兑,相得合火,山泽通气也。戊坎己离,相得合土,水火相逮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雷风相薄也。天壬地癸,相得合水,言阴阳相薄而战于乾,故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223)[10]?朱震的“十日数图”以先天图为据,其思想根源即在于此。其二,图中八卦所配之数,是依八卦纳甲之数而来。八卦纳甲的数理,前文已作了介绍,简单地说,就是将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从一至十共十个自然数匹配,由此可得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再将它们与八卦匹配,则“乾纳甲壬,配一九;坤纳乙癸,配二十;震纳庚,配七;巽纳辛,配八;坎纳戊,配五;离纳己,配六;艮纳丙,配三;兑纳丁,配四” (358)[1]?。然而,以纳甲数配八卦,与八卦纳甲配月相不类,且层次较低,没有实在的意义。朱震在此图中是想将先天学与纳甲数理结合起来,但“十日数图”未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反而在解说的过程中出现了弊端,这也体现了朱震象数学的繁琐。?

 

    此外,朱震解说此图时,对崔憬八卦之数提出批评。唐代崔憬独立新义,他解“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时说:“艮为少阳,其数三;坎为中阳,其数五;震为长阳,其数七;乾为老阳,其数九;兑为少阴,其数二;离为中阴,其数十;巽为长阴,其数八;坤为老阴,其数六。八卦之数,总有五十,故云‘大衍之数五十’也。不取天数一地数四者,此数八卦之外,大衍所不管也。”(221)[10]?朱震据此图反驳说:“以三配艮,五配坎,七配震,八配巽,是也。余论非也。” (358)[1]?实际上,崔憬此说,取义于少、中、长、老,与纳甲数不类,朱震的批评,没有意义。

 

?要之,朱震试图站在北宋以来易学发展的高度,对虞翻月相纳甲图进行改造,由此而将纳甲图与先天八卦结合起来。这一做法,开辟了南宋以后易学家对纳甲图与先天图关系之关注与探讨,这是其可贵之处。但不难看出,朱震的结合还是非常粗糙的,最主要的一点,是未能从理论上加以展开,且基于其象数易学之繁琐而出现纰漏。

 

?

 

参考文献:

 

?

 

[1].汉上易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沈括.梦溪笔谈[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郭彧.京氏易传导读[M.济南:齐鲁书社,2002.?

 

[4]萧汉明.周易参同契研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5]刘大钧.关于“图”“书”及今本与帛本卦序之探讨[A].象数易学研究:第一辑[C].济南:齐鲁书社,1996.?

 

[6]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俞琰.易外别传序[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胡渭.易图明辨[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惠栋.易汉学[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李鼎祚.周易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唐琳(1973-),女,回族,湖北襄樊人,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师。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7-11-28 22: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剪貼他人論文而已,取消賣貼!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4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