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7105|回复: 42

【轉帖】上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5-9 13: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按:很好的一篇解释分野的文章,不过对于历法建正之说有误,自古以建寅为正,但是子宫配正月逆时针转地盘十二宫。

上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

                             刘俊男

载《农业考古》2008,(1)

摘  要:远古二十八宿与地域的对应同时符合如下两条规则:
一、纬度对应规则,即古中国靠南的地域对应靠南的星宿,靠北的地域对应靠北的星宿;
二、经度对应规则,即每月观察对应星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不受冬夏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皆可在古代“中央时间”的上卯时(5:30左右)观测,只是应按经度位置变更12个观测地域,这不同的地域即对应不同的星宿。今传之十二分野当源于商末周初,其划分原理是科学的。

关键词:二十八宿;十二分野;天地对应

    二十八宿、十二次与地域对应,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一大传统。较早记载分野的是《国语·周语下》,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直到清代编地方志,各地还有入某某宿多少度的说法。可见,分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古人没有测绘地图的精密仪器,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天文来表达地理,因而将星宿与地域一一对应。弄清这个原理,对于我们研究上古史极为重要,因为,地名常变动乃至消失,而用星宿来考察上古地望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研究传说史中的地名,如:黄帝所生之“寿丘”,虞舜避丹朱于“南河之南”,这类地名已很难从古地理书中找到答案,而用古天地对应的理论就能很好地解决。而且上古的“东南西北”最先是表达时间“春夏秋冬”的,后来才用来表达地理方位,而古代春夏秋冬与建子、建丑、建寅这三正有关,这又影响到地理的“方位”,如上古的“东夷”有时并不指正东,而应指东南;上古的齐国,本来在正东,可《山海经》里称之为“北齐”。总之,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重大。

    那么,古人为什么建立这种对应?按什么原则建立这种对应?它是否科学?历代学者多有怀疑:“乃若天以阳动,地以阴凝,变主于上,祥应于下,北方之宿,返主吴越,火午之辰,更在周邦;且天度均列,而分野殊形,一次所主,或绵亘万里,跨涉数州,或止在阛内,不布一郡,而灵感遥通,有若影响,故非未学,未能详之”。[1]
    王德昌先生等在解释十二分野时说:我国古时称木星为岁星,它运动一周天的时间约十二年(实际上是11.86年),每年基本上经过十二辰中的一个辰,因此统治阶级把受封地的臣侯在分封时岁星所在的星次列为受封地的分野,据《名义考》说:“古者封国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受封之日,岁星所在之辰,其国属焉”[2]。
    而笔者查《国语·晋语四》:“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此中认为晋分封之时岁在大火,按上述理论则宜对应“大火”之次,可是,众所周知,晋对应的是实沈之次。而且国名变化,其国土所对应的星宿不变。如:与参宿相对应的国土,先是大夏,后是唐人,后是晋人,《左传·昭西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 又如:《汉书·地理志》云:“宋地,房、心之分野也。……宋虽灭,本大国,故自为分野。”又如陈为楚所灭,属楚国,按上述理论应与楚同对应轸翼二宿,可是按星野说,陈与郑、韩对应同一星宿。故班固说:“自胡公后二十三世为楚所灭。陈虽属楚,于天文自若其故。”可见天上的星宿与地面上的某一区域建立了牢固的对应关系。陈久金教授作《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与四象概念的形成》[3]则认为四象及恒星分野源于图腾崇拜,但并没有论证十二分野的科学性。本文拟就有关天地对应的科学性问题试作如下论证,请学者专家指正。

一、分野对应原则试探
    要弄清星宿与地域的对应,必先探索其对应的原则。为了弄清其对应原则,不妨先考以古书记载:

    《淮南子·天文》:“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须女、虚、危、营室,西北方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方曰朱天,其星觜訾、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星,东南方曰阳天,其星张、翼、轸”。其《地形》又曰:“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可见,九方天对应九方土。于此可知古星野对应的基本法则是按方位对应的(按:天之东南西北即指天时之春夏秋冬四季)。即东方天(春天)对应东方土,余类推。

    那么,十二次与十二州(国)的对应是否是方位对应?按天之九野与地面对应的原则,十二次与地面的对应,亦当如此。只不过随时代之变迁,人口之迁徙,至春秋战国时,有些州国之对应好像不与十二次为方位对应罢了。

    天其实是没有“方位”的,二十八宿围北极星成一大圆,从地球上看星宿东升西落,一个时刻只能看到半个圆以内的星宿。因此所谓天之东南西北四方其实最先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后世才用于表达地上之方位。而一年之始有所谓建子、丑、寅三建,因此天之“方位”随“三正”之变而变,若建子,则天之“方位”(季节)与地之方位正合,若建丑则偏约30度,若建寅,则偏约60度。即天之东方(春季)对应地之东南方了,余类推。(下“图二”所示为夏历,则偏60度)。
     所谓“十二州(国)”是指当时天子所辖国土的十二块土地之名,这十二块地与春秋时十二“国”国名相同,但并不囿于那个“国界”,春秋时的十二国是因为立在这古老的十二块地上才以这个地名为国名的。正如王充所云:“唐虞夏殷周者,土地之名,尧以唐侯嗣位,舜从虞地得达……皆本所兴昌之地,重本不忘始,故以为号……犹秦之为秦,汉之为汉,秦起于秦,汉兴于汉中,故曰秦汉;犹王莽从新都侯起,故曰亡新。”[4]例如秦是周之附庸,至襄公始封为诸侯,但在秦成为诸侯之前就有“秦”这个地名。可见是先有与鹑首之次相对应的秦地,再有建立在秦地之上的秦国。疑古派认为十二次对应了春秋时的十二国名,因而星野理论是春秋以后的事。这无疑是没有根据的。其实这十二个地名早就有,春秋时只沿用而已。再说春秋又何止十二国?

    关于十二次与十二州国的对应,我们也从有关记载着手。《史记·天官书》:“自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仰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地域。”可见十二次与中国之十二地域是一一对应的。天上的十二次划尽了365.25度的全周天,因此,十二州[国]亦当含盖全天下(当时的地理概念以中国及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天下之范围)[5],是故,古帝王称天子。邹衍等所言之大九州,是战国以后的事,上古帝王所不知,故十二分野未将其列入。

    二十八宿、十二次与“天下”之对应,可从《史记·天官书》中找到其原形:“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杨州。虚、危,青州。营室至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嘴訾、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此中若将斗、牛、女合对吴越,便是十二次之对应。《汉书·地理志》引刘向云:“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韩地,角、亢、氐之分野也……;赵地,昴、毕之分野……;燕地,尾、箕分野之地……;齐地,虚、危之分野……;鲁地,奎、娄之分野……;宋地,房、心之分野……;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楚地,翼、轸之分野也……;吴地,斗分野也……;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

    以上便是流传至今的十二分野之本,后世因之,除十二次之起点有的从星纪起算,有的从玄枵起算及各次度数略有出入外,其他均同。而《帝王世纪·星野》所述较详,时代又较早,故引述于下。

    “及黄帝受命,始作舟车,以济不通,及推分星次,以定律度。

    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须女,曰星纪之次。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

    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玄枵之次,一曰天鼋,于辰在子,谓之困敦,于律为大吕,斗建在丑,今齐之分野。

    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韦之次,一名觜訾,于辰在亥,谓之大渊献,于律为太簇,斗建在寅,今卫分野。

    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娄之次,于辰在戌,谓之阉茂,于律为夹钟,斗建在卯,今鲁分野。

    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曰大粱之次,于辰在酉,谓之作噩,于律为姑洗,斗建在辰,今赵分野。

    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曰实沈之次,于辰在申,谓之涒滩,于律为中吕,斗建在已,今晋、魏分野。

    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曰鹑首之次,于辰在未,谓之叶洽,于律为蕤宾,斗建在午,今秦分野。

    自柳九度至张十七度,曰鹑火之次,于辰在午,谓之敦牂,一名大律,于律为林钟,斗建在未。今周分野。

    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曰鹑尾之次,于辰在巳,谓之大荒落,于律为夷则,斗建在申,今楚分野。

    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寿星之次,于辰在辰,谓之执徐,于律为南吕,斗建在酉,今韩分野。

    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于辰在卯,谓之单阏,于律为无射,斗建在戌,今宋分野。

    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终,曰析木之次,于辰在寅,谓之摄提格,于律为应钟,斗建在亥,今燕分野。

    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国也。故四方方七宿,四七二十八宿,合一百八十二星。东方苍龙三十二星,七十五度。北方玄武三十五星,九十八度四分之一。西方白虎五十一星,八十度。南方朱雀六十四星,百一十二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星;分为十二次,一次三十度三十二分度之十四,各以附其七宿间,距周天积百七万九百一十三里。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九十一星。阳道左行,故太岁右转。凡中外官常明者百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合二千五百星。微星之数,凡万一千五百二十星。万物所受,咸系命焉。此黄帝创制之大略也。”

    皇甫谧之星野说与《史记》、《汉书》实质一样,只是他将“阳道”、“太岁”分成两个用十二支表示的方向相反的系统,与以前有别。

    对于以上之分野,学者多疑。具体可见《路史·星次说》。考学者之所疑,大概是没有弄清十二分野的对应原则,也不知为何要有这些原则,又没用变动的观点来研究星野。
    所谓“变动”包括如下几点:
    (一),分野占星原本是确定农时用的,后来染上了许多神学色彩,使人产生了错觉;
    (二)后世之国民由某地迁往另一地,带去了原居土地之名,因而引起了地名的混乱;
    (三)、同一地点,国号数变而分野仍旧。

    为弄清星野对应规则,我们不妨将二十八宿、十二次形成的一个大圆覆盖在“春秋形势图”上,得出如“图一”之对应。
         1.jpg    
    我们会发现,除燕国、鲁国有些特别外,其他各国与对应的宿、次排列是很有规律的。那么为何燕国、鲁国有些特别呢?其实,燕本在今山东西南及安徽一带,《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实际是在成王以后封召公之子,详下),说明还有南燕。燕即偃(奄),如:北京房山县琉璃河有北燕国古城址和古墓葬,并出土不少有“匽侯”铭文的青铜器,证明燕字与“匽”字相通。今山东曲阜至安徽一带,居住着皋陶后裔,偃姓。如《世本校辑》云:“皋陶出于少昊,其后为六,偃姓”,又如《帝王世纪》云:“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 [6]可见十二次分野中的古燕宜在曲阜至安徽一带地。而鲁则宜在今北京附近,即后世所谓的燕(北燕)。据史载,在夏代就有古鲁地之名,这与尧后裔刘累有关。刘累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生于夏朝后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刘累学扰(驯养)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曰御龙氏,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酱以食夏后,夏后食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史记·夏本纪》也有同样记载。《水经注》云:“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而后刘累后裔又被周成王封于北京附近,将鲁地名带到新地。

    三民书局《大辞典》第400页对“刘”的解释:“刘,地名”,帝尧陶唐氏后裔的封地,在今河北唐县。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以邑为姓》刘条也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其地在今定州唐县也。裔孙刘氏以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亦为杜伯。宣王时国灭,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这个唐也或称为蓟。《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关于周初鲁、燕二国的分封问题,多认为周武王时周公、召公畿内有封,不可能在周初即封鲁、燕,待完全克商之后,再将周公之子封于偃(燕)并定国名为鲁、召公之子封于刘氏旧地蓟(因刘累曾迁鲁故又称鲁,十二次中对应“鲁”的降娄之次同时对应古徐州,至今北京西还有徐水即证。)并将国名定为燕。[7][8]

    由于对燕、鲁两个地名的混淆,后世所传之天地对应将燕与鲁颠倒了,应将其改正,即奎娄二宿宜对应蓟或鲁(幽州,在今北京附近),箕尾二宿宜对应偃(即南燕,为徐州,在曲阜至安徽一带地)。于是,我们将十二次与十二州(国)的对应修改为“图二”。这样,整齐的对应原则便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十二次的对应当为周武王之前的对应。
            
2.jpg



二、分野对应之科学解释

    天地对应其实并非封建迷信,它可以得到科学解释。它主要体现在纬度、经度位置有序对应上。
(一)纬度位置对应

这首先可从二十八宿及十二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得到反应。如“图三”
             3.jpg       
(汉之二十八宿图[9]——薄树人先生据东汉天文家蔡邕《月令章句》描绘),其与楚对应的翼轸,与吴越对应的斗、牛,与宋对应的房、心、氐,与郑(韩)对应的角、亢、氐均在黄道或赤道之南,而与齐、卫、鲁、赵、秦等北部地区对应的星宿则在赤道或黄道之北。其所以要如此对应,完全是为了观察星宿的方便。于是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古帝王分封诸侯的时候还要分个星宿的原因,即古天子谨授民时,告示各诸侯国应以其最方便观察的星宿来确定农时。《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左传·昭西元年》又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可见宋地人(商人)世世代代以大火星定农时季节,唐人则以参宿。因此各地域之所以要对应一定星宿,完全是定农时观天象的需要,以便于观察为原则。于是我们也可以从科学意义上说明召公之北燕不能对应箕尾二宿的理由。北燕所居地的纬度在北纬40至45度,而尾宿在南纬43度左右,北燕之地看到的尾宿基本在地平线上,很难看清,怎么观察?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这种对应的原则,我们将天地对应作一水平图,如“图四”:
            4.jpg
其上部分以北纬35度为基线,将不同纬度的十二块地名标示于基线上下。其下部分是以赤道为基线,将二十八宿按不同的纬度位置标示其上(下部星图据王力《古代汉语》附图),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二条曲线是如此地吻合,天地对应的原则得到完美体现。从图上可知,十二地域与对应星宿各相差约35°,亦即各地观察对应星宿升到南天最高处时,该星宿在正南约55°(即90°-35°)的高度。

    纬度对应还可从如下例子进一步印证。如:《乙已占·分野》:“胡人事天,以昴星为主”,胡人在赵之北,故与赵一样以昴星为主。上文所及,与北方(北纬35度之北)之地对应的星宿皆在赤道以北,与南方(北纬35度以南)对应的星宿皆在赤道以南。但与晋对应的参宿却布于赤道南北之天空,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参宿不但对应晋,古人又曾以参星对应古益州,今四川地区。这样参宿跨赤道南北,晋与益州也跨地上之南北。周、齐在北纬35度南北,其对应之星也分别介于赤道南北。

(二)经度位置对应

    我们知道赤道与黄道一年在春分与秋分相交两次,古人为便于观察,从秋分相交位置的角宿开始计算二十八宿,依次是角、亢、房……翼、轸。角宿又是北斗斗杓所指,古人据此以定时节。《汉书·天文志》“大角……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北斗的指向是确定季节的重要依据。为了便于观察北斗的指向,古人以大地为基准,确定了子丑寅卯……戌亥等十二个方位,这十二个方位大体就是十二块地的方位(参见图二,圆内之地支为斗建之地支)。然后斗杓每移动一个方位即一个次,时间就过去一个月。这个原理就如同当今的钟表,钟面有十二格(如十二块地),指针(如同北斗)所指的方位则反映时间。那么以哪个月为正月呢?确定正月,古人以冬至为标准,仲冬之月(夏历11月),日至短,此月斗宿(南斗)早晨从东方升起。北斗指向大地的“子”的位置,若以此月为正月则为建子,而众所周知,夏历是从斗柄指向寅作为正月的,比子之月晚了2个月。

    这种对应可从《淮南子·天文》找到依据:“太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其雄为岁星,舍斗、牵牛,以十一月与之晨出东方,东井、舆鬼为对。太阴在卯,……岁星舍须女、虚、危,以十二月与之晨出东方,柳、七星、张为对。太阴在辰,……岁星舍营室、东壁,以正月与之晨出东方,翼、轸为对。太阴在巳,……岁星舍奎、娄,以二月与之晨出东方,角、亢为对。太阴在午,……岁星舍胃、昴、毕,以三月与之晨出东方,氐、房、心为对。太阴在未,……岁星舍觜訾、参,以四月与之晨出东方,尾、箕为对。太阴在申,……岁星舍东井、舆鬼,以五月与之晨出东方,斗、牵牛为对。太阴在酉,……岁星舍柳、七星、张,以六月与之晨出东方,须女、虚、危为对。太阴在戌,……岁星舍翼、轸,以七月与之晨出东方,营室、东壁为对。太阴在亥,……岁星舍角、亢,以八月与之晨出东方,奎、娄为对。太阴在子,……岁星舍氐、房、心,以九月与之晨出东方,胃、昴、毕为对。太阴在丑,……岁星舍尾、箕,以十月与之晨出东方,觜訾、参为对。”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各月所对应的星宿,均在当月早晨从东方升起。而且“岁星”与之“晨出东方”。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岁星所在之辰”。

    但这个“早晨”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夏天在4-5点,冬天在6-7点。《吕氏春秋》、《月令》记载:孟春之月(正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二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三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四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五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六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孟秋之月(七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仲秋之月(八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嘴觿中”;季秋之月(九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十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十一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十二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由此可知,从晚至晨星宿每夜“移动”的度数在每个月是不相同的。例如:仲夏之月,从昏至旦升于中天的星宿,从亢(9/2度)至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12/2度)共历123.25度,(昏旦见于中天之亢、危各取度数之半,下同)需8小时13分,以黑夜之中为0点,则傍晚天黑在7:53,早晨天亮在4:07。按此,我们将12个月的昏旦时刻计算并列表于下(各星宿度数为角12、亢9、氐15、房5、心5、尾18、箕11.25、斗26、牛8、女12、虚10、危17、室16,壁9,奎16,娄12,胃14,昴11,毕16,觜2,参9,井33,鬼4,柳15,星7,张18,翼18,轸17)[10]:

    古观测地早晨看到相应月份对应星宿在东方升起之时刻表
     
5.jpg
    从上表,可以很明确地认识到早晨观星的时间在不同季节是不同的,夏季在4点多,冬季在6点多,相差约2小时。我们还会发现:在东部的吴、齐、偃、卫、蓟、宋对应之月的星宿早晨升天迟于5:30,而西部的秦、晋、周、赵、楚、郑等对应之月的星宿升天早于5:30。而且愈往东愈迟,愈往西愈早。于是可以推断古人是想用东西时差平抑冬夏昼夜长短之时差。古代中国东至于海,西至三危(今敦煌)东西相差约30度,也有2个小时的时差。


    从上表还可知,上卯时(5:30左右)是适中的观星时间。赵、宋、卫、偃交界处的“商都”是中央观星地,因为此四地观星时间接近5:30。于是我们可以断定,十二分野是以商都附近为观测点的。也可知此分野源于商代。


    若天文官每月月中早晨5:30(商代中央时间,下同)定时在商都观星宿,则对应星宿升天时间有偏差,有的月早于5:30,有的月迟于5:30。迟的月份如果有人同时在东部某地,或者早的月份如果有人同时在西部某地观星,则正好看见对应星宿从地平线上升起。古人常派人在不同地方观测,如《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分命和仲,宅西(土),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霄中,星虚,以殷仲秋……”。


    我们试以仲夏、仲冬二月为例来说明之。以早晨5:30作为观星时间,以中央地商都为观测地。在仲冬之月(此月冬至,为夏历11月)15日早晨5:30时,与此月对应的南斗、牵牛二宿尚未从东方升起(以二宿的中心位置为准,下同),如上表,要等到6点16以后,才升于东方,而此时在吴地(其经度偏商都之东约10度)的观测者,则正好看到斗牛二宿东升,因此,古天文家认为斗、牛二宿宜对应吴。若仲夏之月(此月夏至,为夏历5月)15日早晨5:30在商都观星,与此月对应的东井、舆鬼二宿则早在4:07就升起东方,而等到5:30时,则此二宿又西移了1个多小时,此时在秦地(如敦煌偏商都之西约20度)观测则正好从东方升起,所以古天文家认为鬼井二宿宜对应秦。十二地中的其他各地从至东、至西渐近商都,则在对应月观星的时间也渐近5:30,此为经度对应规则。


    换个说法,即在不同的经度位置观测各月的对应星宿,可固定在中央时间上卯时(即中央时间5:30左右,即上卯时),此时,各地域正好看到对应星宿与“岁星”一道在对应月份从地平线升起。这不同的12地域则正好分别对应12次星宿。不过南北同一经度的地域观星时间可能相同,那就要考虑上文说到的“纬度对应”。两条必须同时满足。


    这样,分野从星纪之次(斗、牛,对应吴)开始,此为仲冬之月,然后,季冬、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依次对应齐、卫、鲁、赵、晋。自仲夏之月开始,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又依次对应秦、周、楚、郑、宋、偃,因此与“州国”的对应也是一年之中先自东向西而后又自西向东,前后相随为一循环。这种有序的对应正合上面所阐明的经度对应规则。古人分野之学真可谓科学!


    至于十二地域内各郡县皆分某某宿多少度,我们认为也应是同样的原理,但分野之学传至后世,后世之人不明白此等原理(从《乙已占(卷三)》可知,连唐代大天文学家李淳风都不明白),于是在分野中出现了很多混乱。此等细节问题,留以后再作研究。

三、分野理论溯源


    十二分野相当古老,以至于屈原都弄不清什么时候就有了,其《天问》云:“天何所沓,十二分焉”。从很早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对星宿的认识,就有了占星。占星,就务必确立星与地域及官制、人物等的对应关系,否则,星的变异就无法确定其与人事的联系。因此,可以说从有占星之日起,就有“星野”的划分。《史记·天官书》云:“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禅灶;在齐,甘公;楚,唐明,赵,尹皋,魏,石申。”其《历书》又云:“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可见,在黄帝时代,星历、占星之学便兴起了。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等考古发掘显示,中国的天文、历法史至少在6000年以上。[11]也可证明商都附近远古一直是主要的天文观测地。唐代《乙已占》曰:“自重黎后,宜有其书,文纪绝灭,世莫得闻,今所行十二次者,汉光禄大夫刘向所撰也,班固列为《汉志》,群氏莫不宗焉;而言词简略,学者多疑”。从燕、鲁二地混淆的情况判断,后世所传之星地对应当为周武王之前的对应。即在召公之子封北燕,周公之子封鲁以前的对应。至于对应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限于篇幅,容以后再加讨论。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可以将古十二分野的原理通俗地表述于下:从十二分野考释中可知,周武王以前的天文官因各地观星定时的需要,以黄河(大约北纬35度)为界,将“天下”分成依次相连的12块(北六块,南六块,其中周齐兼跨南北),并依次代表12个方位,以对应北斗12个月所指的方位。远古二十八宿与地域的对应同时符合如下两条规则:一、纬度对应规则,即“天下”靠南的地域对应靠南的星宿,靠北的地域对应靠北的星宿;二、经度对应规则,即每月观察对应星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不受冬夏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皆可在古代“中央时间”的上卯时(5:30左右)观测,只是应按经度位置变更12个观测地域,这不同的地域即对应不同的星宿。今传之十二分野当源于商代,其划分原理是科学的。由于古书阙如,星野之说只见于春秋秦汉之记,但星野之学当传于远古。星野学说能帮助理解上古史的诸多疑问。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4-5-9 15: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小弟實際驗證,該文作者的結論與實際天象尚可符合。
西元前 1040 年左右,天象及 28 星宿對映,應如下圖所示:
唯十二次分野對應十二州,不是按【二十八星宿】的東西南北方,乃按歲星的運轉方向。
(下圖為配為樓主轉載論文內容的對映, 故十二次與十二宮對映)

周武王年代十二次天象對象.jpg




(下圖只留十二次名稱,不再對映十二宮,以免讀者混淆!)

周武王年代十二次天象對象-2(s).jpg
发表于 2014-5-9 13: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古人看看天上的镜子便知道照镜子的地出现什么变化。高
发表于 2014-6-10 1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liao 发表于 2014-5-9 13:55
所以古人看看天上的镜子便知道照镜子的地出现什么变化。高

楼主高人,看了一些玄学文章,感觉楼主的研究最有深度,请问先生何时能将贵系列文章结集成书,我等一赌为快!好东西亦须广为传播,使我中华高学庇佑中华后人,实为功德无量!!!若都拘于“天机不可泄”而自秘不示于人,使真传湮没甚致绝断,则失古贤创学之旨,亦为千古罪人!!!
发表于 2014-6-10 11: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天文知识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0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位高才, 能根据相关的资料整理出传说中“地中”位置
发表于 2014-6-12 0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機 发表于 2014-5-9 15:13
按小弟實際驗證,該文作者的結論與實際天象尚可符合。
西元前 1040 年左右,天象及 28 星宿對映,應如下圖 ...

那二十八宿的度数会随着改朝换代而有盈缩吗?
发表于 2014-6-12 08: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大师 发表于 2014-6-12 00:18
那二十八宿的度数会随着改朝换代而有盈缩吗?


28宿组成的每一颗恒星都有着自行, 不是剥离岁差之后是不动的, 只是相对小些
把28宿认为是完全不动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在占星术和风水罗盘中, 好多人还在使用古度或所谓的开禧历, 其实是不明智.
发表于 2014-6-12 15: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4-6-12 10:24 编辑






书言:若以日为尺,其度者,即日圆之数也。
发表于 2014-6-12 15: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maximefr 发表于 2014-6-12 15:09
对于28宿的问题,古人有详细数学解释。
在五星迟留伏问题上,古人说,太阳没有此类说法,为什么?并非是太 ...


古人以日为尺, 其实就是每天行一度, 一年为365.25度. 现在都是以360度分的. 因为地球轨道本不是整圆的, 所以二者并不是完全的比例对应的.
论坛上谁有以日分度的365.25度对应360的数据或图
发表于 2014-6-12 16: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4-6-12 09:50
古人以日为尺, 其实就是每天行一度, 一年为365.25度. 现在都是以360度分的. 因为地球轨道本不是整圆的, ...

看一下易学和天文学。
基本概念有问题。














发表于 2014-6-12 2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maximefr 发表于 2014-6-12 16:39
看一下易学和天文学。
基本概念有问题。

古时以365.25度分黄道一周, 其实就是以每天太阳行一度.只要知道日期就可以知道太阳行度了.
现在的360度制只是为了计算方便而设立的.
兄台的意思有什么问题
发表于 2014-6-12 2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4-6-12 08:43
28宿组成的每一颗恒星都有着自行, 不是剥离岁差之后是不动的, 只是相对小些
把28宿认为是完全不动的说 ...

台长,你说有了岁差,二十八宿也有了岁差,那这来,今天东方是不是古代的南方啦?
发表于 2014-6-12 22: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4-6-12 08:43
28宿组成的每一颗恒星都有着自行, 不是剥离岁差之后是不动的, 只是相对小些
把28宿认为是完全不动的说 ...

台长,星宿运动是对的,但是你说活动就有盈亏,我觉得,从某种意义来讲,难以说得过去。天上玉帝,分封二十八星宿,那是权力问题,也不存在象人间那样,天天打打杀杀枪地盘。或者你还得找别的理由才能服众
发表于 2014-7-19 15: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帖子豁然开朗。
发表于 2014-7-19 17: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廣義上黄道十二宮對應的地球地域, 西方早已有定論, 不明的話去看聖經....
當然狹義上, 各國可自己對應的......一物一太極
发表于 2014-7-20 08: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大师 发表于 2014-6-12 22:31
台长,星宿运动是对的,但是你说活动就有盈亏,我觉得,从某种意义来讲,难以说得过去。天上玉帝,分封二 ...


“天上玉帝,分封二十八星宿,那是权力问题”

这话你也信
就算真的是玉帝分封28宿, 也是有自然依据的.
发表于 2014-9-10 12: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机版主就是好,有理有据,有图有真相。哈。支持。
发表于 2014-9-14 23: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cnki下载的原文。
上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pdf (899.93 KB, 下载次数: 104)

发表于 2014-9-19 10: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dzdd 于 2014-9-19 11:11 编辑
天機 发表于 2014-5-9 15:13
按小弟實際驗證,該文作者的結論與實際天象尚可符合。
西元前 1040 年左右,天象及 28 星宿對映,應如下圖 ...


1、论文是以商为中心。为什么以商为中心,现在建都在北京,是不是应该以北京为中心。
2、先生的以岁星分野十二州,怎么理解?【原文:我们试以仲夏、 仲冬二月为例来说明之。以早晨 5 :30 作为观星时间 , 以中央地商都为观测地。在仲冬之月 ( 此月冬至 , 为夏历 11 月)15日早晨 5 :30 时 , 与此月对应的南斗、 牵牛二宿尚未从东方升起 ( 以二宿的中心位置为准 , 下同) ,如上表 , 要等到 6 点 16 以后 , 才升于东方 , 而此时在吴地 ( 其经度偏商都之东约 10 度 ) 的观测者 , 则正好看到斗牛二宿东升 , 因此 , 古天文家认为斗、 牛二宿宜对应吴。】
3、加上岁差,怎么确定现在的分野呢?恳请指导,谢谢!!
发表于 2014-9-20 07: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14-9-20 07:02 编辑

分野之法,关键是地中,周公营洛是先测量出地中,再建造皇城的,
而时至今日,已然三千年,还在用三千年前的地中数据,实为今人之无力,
现今北京之都,传闻将迁,国师宜重定地中,修建地中之都城,得天地最为浓郁之灵气,保我中华文明再次腾飞
发表于 2014-9-20 15: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宝文,好几年没有在网上读到这样的文章了!有醍醐灌顶之感!
发表于 2014-9-20 2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任我行 于 2014-9-20 20:10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14-9-20 07:00
分野之法,关键是地中,周公营洛是先测量出地中,再建造皇城的,
而时至今日,已然三千年,还在用三千年前 ...


伊斯坦哈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其子午线正好把地球的大陆、海洋平分成相等的两半。

万派会元正位于地球各大陆拱卫中心,为地球能量之收发点,与紫微垣之中心点对应丝丝入扣,得天地之正气,若中国迁都于此必发福绵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jpg
发表于 2014-9-21 09: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4-9-20 07:00
分野之法,关键是地中,周公营洛是先测量出地中,再建造皇城的,
而时至今日,已然三千年,还在用三千年前 ...

什麼叫地中?謝謝。
发表于 2014-9-21 18: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任我行 发表于 2014-9-20 20:09
伊斯坦哈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其子午线正好把地球的大陆、海洋平分成相等的两半。

万派会元正 ...

这个中心点是如何得来,请明示
发表于 2014-9-21 20: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4-9-21 18:56
这个中心点是如何得来,请明示

天象印证和科学家计算出来的,一般人认为埃及金字塔是地球各大陆、海洋重力的平衡点,却不知道计算有误差(在古代,埃及能计算出地球重力平衡点,已经了不起),今小弟给予订正。通过这张全景图——子午红色分界线,一目了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4-9-21 20: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14-9-21 20:49 编辑
天下任我行 发表于 2014-9-21 20:32
天象印证和科学家计算出来的,一般人认为埃及金字塔是地球各大陆、海洋重力的平衡点,却不知道计算有误差 ...

这种理论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依符于金字塔而产生的, 不能成为可以证实的理论, 各大陆版块的引力中心计算是很难计算的,还有水下部份的, 而且误差也很大.
而且金字塔东经30度左右, 我们应该定义在多少,也没有可以确切的逻辑

发表于 2014-9-23 09: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剑 发表于 2014-9-21 20:46
这种理论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依符于金字塔而产生的, 不能成为可以证实的理论, 各大陆版块的引力中心计算 ...


【这种理论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依符于金字塔而产生的】荒唐可笑、本末倒置!
究竟是金字塔依附自然现象的数理模式而建成产生的还是自然现象的数理模式依附于金字塔而产生的?这种理论希望大家明察!
在太阳系中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她的周长与地球周长的夹角,符合地轴的倾斜23.5°,符合化圆成方的象数模式。而太极图先天八卦的演绎,也符合地轴倾斜23.5°,22.5°——23.5°之间的1°的偏差,揭秘我们为什么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是科学家根据电子对撞的实证和相对论的原理提出来的——物质不会湮灭的实证!这是任何人不敢推翻的理论与实证,你越王勾(够)溅(剑)竟敢推翻国际公认的地球引力中心点,那么请你拿出你各大陆版块的引力中心点的在何处最准确无误的理论和实证来反驳。拿不出来,别空穴来疯,大放厥词。这是对科学和学术的不尊重,别到处抹黑别人、抹黑科学家的成果来显耀你越王剑千年不锈、锋利无比、才智天下!大家不信的话,如果你懂面积测量,试测量一下通过小弟标出的平分红线,左右的的大陆的面积是否相等?左右各海洋的面积是否相等?我看在座的各位也无法、很难测量出来,只有科学家通过现代的卫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的模拟测量、电脑分析才能得出的结果,这些论文的数据只有科普读物和内部周刊才能看到,网上无法查阅得到的!从学术讨论来讲,一旦测出这条子午线平分大陆、海洋的面积相等,根据相对论的原理和阴阳对立、统一的理论可以确立该平分线,其他什么的天外大石头落入地球造成地球各大陆的中心点偏移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埃及金字塔所在为各大陆版块的引力中心点地有误差,大家可以在网上查阅的到,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搜索
你越王剑若不信或怀疑埃及金字塔所在为地球各大陆版块的引力中心点是国际公认的话,可以购买一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普读物《地球de奥秘》,作者[日]浜野洋三.著,王恩忠.译 是不是也是以此为地球中心!你再不信的话可以到国家图书馆查阅所有关于地球论述的图书,相信你会找到更多证据的。天下,血气方刚,说话有些不客气、但并不怀恶意攻击,多有得罪之处请多多包涵!下面这张图是小弟全世界第一个发现地球与月亮的夹角也是23.5°而原创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4-9-23 09: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任我行 于 2014-9-23 09:42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14-9-20 07:00
分野之法,关键是地中,周公营洛是先测量出地中,再建造皇城的,
而时至今日,已然三千年,还在用三千年前 ...


呵呵,轮到小弟反击了,兄说的地中是周公监狱所在地吗?还是地中另有他处,请兄明确、详细的说出来,别用天机不可泄露的词语来搪塞,小弟倒要看看兄有何高见和兄的寻龙点穴的功夫如何了得,兄是如何划分中国八卦山河定位的,别像上次北斗七星打劫一样,让人大跌眼镜,笑掉大牙。
发表于 2014-9-23 10: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14-9-23 10:08 编辑
天下任我行 发表于 2014-9-23 09:36
呵呵,轮到小弟反击了,兄说的地中是周公监狱所在地吗?还是地中另有他处,请兄明确、详细的说出来,别 ...

古人论气,地中可能是古人以为是天地灵气所在. 具体我也不知道.
现代人以为古人的一切都不如现代人,其实大家都错了.古人的人就比现代人要厉害.

至于上次的七星打劫, 可有人知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峰出状元是为什么,就知道我所说并非虚妄.



补充内容 (2014-9-23 17:22):
对于那个金字塔是不是地球板块的引力中心, 那些科学家有没有想过, 板块为什么分裂,板块的分裂中心明显不在金字塔的那个位置,怎么能讲这个点就是引力中心.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4-24 1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