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门户 查看主题

大正藏第37册No.1754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发布者: wlxg20130220 | 发布时间: 2016-1-31 19:31| 查看数: 1426|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大正藏第 37 册 No. 1754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大正藏第 37 册 No. 1754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之中

  刘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译

  西湖灵芝崇福寺释元照述

  第二别释经文二。初释经题二释经文。

  初释经题 据经下文阿难请问佛立二名。初云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加一经字共二十字。此就心境为名也。又云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更加经字共有九字。此从破障感报为名也。就初名中观之一字能观智也。下十八字所观境也。极乐国土即是依报摄前六观。无量寿下即是正报摄后十观。观佛总前三观。下二菩萨总摄七观。故此一题十六皆足。次名中净除业障总前十六观行力用。观成破障即见因也。生诸佛前即来果也。不指弥陀而言诸佛者即下经云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等。今翻译家止用初名仍从省约。但据诸佛深合经旨。天台疏云举正报以收依报述化主以包徒众。观虽十六言佛便周。此约举要包摄前后释也。远师疏云此经以观佛为主故偏举之。此据经宗诸观相从释也。今详两释后义最长。以正为观佛须先国土以为由渐后因观佛旁及徒众以显周遍。是以佛观文中独名念佛三昧也。题中上七字为别题别在今文。下一字为通题通及众典。上二字标能说教主。下五字示所说行法。初能说中佛是十号之一。说谓悦可众心。此方化主定是释迦故但举通号。下所观境恐滥余尊则通别齐举。准智度论云经通五人说。一佛二圣弟子三诸仙四诸天鬼神五变化人。欲显此经是佛自说简非余人令生信受。然一代时教律唯佛说特彰秘胜。经通余人但须印可。然就经中净土一法定是佛说明非小圣余凡所知。是以他经或容不着。诸净土经并须标简。二所说法中上一字即能观心。下四字即所观境。初中大小观法并指第六意识为能观体。五阴之中善行阴摄。行前三心体唯无记。必取行心成业方能感报招生。准下经文或名想念或号思惟。名异体同莫不皆指意思为能观耳。次所观中梵云阿弥陀。此翻无量寿亦云无量光。即四十八愿中二愿光明寿命有能限量不取正觉。寿即表福是解脱德。光即表智是般若德。般若解脱共严法身。即同居净土摄生教主。观音补处实有寿限且据凡小莫数故言无量。佛者具云佛陀此翻觉者。觉有二义。一觉察义。四住如贼唯圣觉知不能为害。二觉悟义。无明如睡圣慧一起如眠得悟。对彼二乘故名大觉。超彼等觉故名妙觉。且据一相余如别说。身相光明具如佛观。经者梵云修多罗此翻为线。贯穿理义摄持众生。能贯能摄有如线焉。即能诠教声名句文。由教知理依理起行因行感果。理行果三出生于教。故知像末唯教有功。得道因缘出道基本。古人诃呰为遣滞情。末学妄痴妄生轻蔑断佛种子坏佛法身永坠邪坑长遭难地。纵使执指为月认筏为堤亦为解脱远缘不失人天福报。况超拔为利叵穷。古疏又云训法训常。由圣人金口故云经也。

  二释经文 经文为三。即序正流通三分。从初至清净业处为序分。尔时世尊放眉间光至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为正宗分。尔时阿难白佛当何名此经下尽末文为流通分。三分判经弥天为始。或多或缺随经不同不必一概。

  初序分二。从初至而为上首名证信序。六事同证使无疑故。尔时王舍下名发起序。法不孤起假缘发故。亦名通别二序。证信通于众典发起别在今经。又证信文通而义别。如是等法局指当经。发起文别而义通。众经之首皆有因缘。又证信结集方安名经后序。

  初证信序六 一如是者即指正宗所说之法。二我闻者阿难亲从佛闻明非自说。三一时者始从众集终至毕席一期之时简非余时也。四佛者说教之主显非余人。五王舍城下说经之处。六大比丘等同闻之众。初指正宗所说法。

  如是 称理云如离非曰是。决定可信故云如是 二明非自说。

  我闻 诸法无我无我则无闻。随俗假名故说为我 三简非余时。

  一时 如来说经时有无量不可定指故云一时。又西土此方年月日时历数不同。流布他方人难晓故。又复诸经或有一席未能终毕。至后结集方缀成文。前后不一。难为标指即如今经阇王造逆如来说经阿难重述岂是同时。故以一言包罗斯尽 四说教主。

  佛 佛翻为觉自觉异凡夫觉他异二乘觉满异诸菩萨故名大觉。即指开示净土释迦大师也 五说经处二。初游化境二依止处。初游化境。

  在王舍城 梵云罗阅祇伽罗此云王舍。智论所解。古王创置从本为名。即王所居之处 二依止处。

  耆阇崛山中 耆阇崛此翻灵鹫。诸灵依此而住。又峰形似鹫或众鹫所栖因以为名 六同闻众二。初声闻众二菩萨众。初声闻众。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若论志愿则菩萨为先。今取威仪故声闻居首。声闻又二。大比丘即上首弟子迦叶阿难目连身子等。大之一字即是叹德。梵云摩诃此翻为大多胜。人天所尊故言大。遍解经书故云多。超出异道故言胜。因名比丘有三义。乞士怖魔破恶也。果号阿罗汉亦三义。应供杀贼无生也。梵语僧伽此翻为众。四人已上和合无诤。羯磨说戒能辨一切灭恶生善之事故名为众。千二百五十人即眷属弟子。三迦叶共有弟子千人。目连身子共二百五十。其先并是事火外道。久受勒苦都无所证。一见如来便登圣果。感佛恩深故常随侍。二菩萨众三。初示位二列数三略标上首 初示位。

  菩萨 梵云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此云大道心成众生。虽名含大小行有浅深今此同闻莫非补处 二列数。

  三万二千 总举上首眷属之众 三略标上首。

  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文殊师利此翻妙德。从法化生绍隆佛种名法王子。大本小本弥陀经列众甚广。今经最略。翻传适时各其志也。计应更列人天杂众。下流通云无量诸天龙夜叉等。即知序中亦略之耳。二发起序 诸经缘起随事不同。今经乃以杀逆为发起者略有二意。一欲彰此界众生极可厌恶。亲生膝下尚敢危害况于余人。意令末世忻乐净土故。二为表此方机缘非遭极苦。不念脱离求往生故。故下韦提希云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等。就中分二。初至和悦正明囚父时阿阇世问守门者下次明欲害母 初正明囚父四。一频婆为子幽禁二国大夫人密奉麨浆三祈请戒法以济心神四法食兼资日久不殒。初频婆为子幽禁。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阿阇世此云未生怨。涅槃云由未生时相师皆言此儿生已定当害父。又云阿阇名不生世者名怨。以不生佛性故则烦恼怨生等。调达具云提婆达多此云天热。生时诸天心皆热恼。知彼出世必破三宝故。是斛饭王子佛之堂弟阿难亲兄。有三十相出家诵六万法聚十二韦陀。因见如来王臣归仰利养充溢心生嫉忌。即往白佛求欲摄众。为佛所诃遂谋害佛。阿难不知授与通法。入山修习获得五通。乃自思推谁作檀越。阇世太子有大王相。种种变现惑令信受。语太子言我作新佛。汝作新王岂不快哉。于是推山压佛。密迹金刚以杵拟之。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出佛身血。自号为佛五法化人。三闻达等五百新学受彼邪化别众乞食。别自布萨即破琺輪僧。莲花色尼路逢诃之。拳打眼出即杀阿罗汉。犯三逆罪生入地狱。阇王杀父害母共造五逆。此皆大权化事或逆或顺无非益物。为绝后世起逆业故。经云示现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又涅槃云提婆达不曾堕狱造逆等。实非声闻缘觉境界。唯是诸佛之所知见是也。频婆娑罗此云模实亦名影坚。皆为形体充实从身立名。亦有翻为颜貌端正。七重之室不虑往来。复加制约欲令饿死。二夫人奉食。

  国大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桃浆密以上王 韦提希此翻思惟。先受此名即为今日请观之谶。浴身令净麨密涂身璎珞中空可盛果浆潜入深室故云密也三王请戒法又三初王陈目连二目连应机三佛遣富那说法 初王请目连。

  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 目犍连此翻采菽氏。上古仙人。采菽豆而食。因以命族是王门师故称亲友 二目连应机。

  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 目连知已应机往赴如鹰隼飞喻神足之疾。隼音荀。字书云鸷鸟谓猛鸟也。八关齐戒唯局一日一夜故逐日别受。即多宗所计。若准成论延促不拘 三佛遣富那说法。

  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 富楼那此翻满慈子。从父母得名。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善巧开诱故特遣之 四法食兼资。

  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密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食以资身法以沃心。本图饿死反更充盛。因慈忿怒推究元由。若准涅槃与此少异。故须委引方尽始终。经云罗阅阇王频婆娑罗其王太子名曰善见。业因缘故生恶逆心欲害其父而不得便。尔时恶人提婆达多亦因过去业因缘故复于我所生不善心欲害于我。即修五通不久获得。遂与太子共为亲友现作种种神通之事。太子见已生敬信心严设供养。太子告言我今欲见曼陀罗花。提婆即往三十三天求之。其福尽故都无与者。既不得华即欲自取。便失神通还见己身在王舍城。心生惭愧不能复见太子。遂至佛所求索大众白言唯愿如来以此大众付嘱于我。佛言痴人。舍利弗等聪明大智。我犹不以大众付嘱。况汝痴人食唾者乎(谓现通时现作婴儿食阇世唾)于是提婆倍生恶心乃言瞿昙汝虽调伏大众势亦不久当见磨灭。即时大地六反震动。提婆寻即躄地。身边出大暴风吹诸尘土而污坌之。提婆复言若我此身必入阿鼻我要当报如是大怨。寻起至太子所。太子即问何故颜容憔悴有忧色耶。提婆言我今与汝极成亲爱。外人骂汝我岂不忧。太子言云何骂我。提婆言国人骂汝为未生怨。太子问何故。提婆言汝未生时一切相师皆言此儿生已当杀其父。一切内人获汝心故谓为善见。毗提夫人闻是语已既生汝身于高楼上弃之于地坏汝一指。复号汝为婆罗留枝。我闻是已心生忧愦而复不能向汝说之。提婆以如是等恶事教令杀父。若汝父死我亦能杀瞿昙沙门。于是太子收其父王闭之城外。以四种兵而守卫之。毗提夫人即至王所。时守王人遮不听入。夫人诃骂守人即告太子。大王夫人欲见父王不审听否。太子嗔嫌。即往母所前牵母发拔刀欲研。耆婆白言有国已来罪虽极重不及女人况所生母。太子闻已即便放舍。遮断父王衣服卧具饮食汤药。过七日已王便命终。引彼校此或异或同。方便随机不足怪矣。二明欲害母四。初至不令复出幽闭深宫。二韦提下翘诚请佛。三未举下佛知往赴。四时韦提下见佛求法。初幽闭深宫三。初执釰欲害。二二臣谏止。三敕令幽闭。初执釰欲害四。初王问门者。二守门实答。三王闻瞋骂。四执釰欲害。初王问门者审其在否。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二守门实答。

  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大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王制群臣不言国后。沙门空入非门能禁故设此词。意图免过 三王闻嗔骂。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 名父为贼母即贼伴。沙门幻术明非贤哲 四执釰欲害。

  即执利釰欲害其母 即如上引涅槃经所说 二二臣谏止三。初修谏礼二设谏词三谏已欲去 初修谏礼。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 月光华言耆婆梵语此翻固活。生时一手持药囊一手把针筒。昔誓为医治疾存活。从德立号。庵罗女之子。二皆多智显是贤臣 二设谏词。

  白言大王臣闻毗陀罗论经说劫初已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栴陀罗不宜住此 毗陀经即俗典或作韦陀梵言少异。如此间史书纪其国事。贪位杀父此犹有理。非辜害母诚为无道。西竺四姓摄一切姓。刹帝利婆罗门二为尊贵毗舍首陀二为下贱。刹帝即王者姓。栴陀罗此云杀者。即此间魁刽之类。君既无道贤臣不辅故不宜住 三谏已欲去。

  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釰却行而退 按釰却行示威令惧 三敕令幽闭。

  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釰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阇王惊惧贤臣去国社稷必危。不为我者求救之词。为犹佐也。耆婆重谏王悔乃从。敕闭深宫发起之本 二翘诚请佛三。初遭苦思法二陈词致请三悲哀礼请 初遭苦思法遥礼伸敬。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 二陈词致请。

  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 阿难是佛侍者常往慰问。传法利人必假王力。虽佛上圣曲顺常情以为后范。韦提敬佛不敢辄请。愿见二师欲闻法要。阿难此云庆喜亦云无染或云忻乐 三悲哀礼请。

  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 三佛知往赴二。初感佛垂应二礼起见佛 初感佛垂应。

  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 知其心念即他心智。乘空出没即如意通 二礼起见佛。

  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在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见佛有四殊胜。一身色二莲座三左右侍从四诸天供养。释迦翻能仁即应身。牟尼翻寂点即法身。上冥下应报在其中。释即帝释具云释提桓因。此翻能天。即三十三天主也。梵即大梵天王色界天主。护世即四王等。古疏问曰频婆韦提俱请弟子。何故前遣弟子后乃自往。其意何耶。解有二义。一阇王杀父。佛若亲往则起怨嫌护彼心故。二欲行佛法须委国王。频婆定死阇王登位。佛若自往则障碍不行。为护法故韦提无此自往无妨 四见佛求法二。初作礼申敬二请法 初作礼申敬。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 被囚日久不期遇佛。悲喜盈怀无暇容缓。挽断项缨持用献佛。投身于地以竭其诚二请法有二。初通问往生处二正请往生因 初通问往生处二。初泛问宿因二正问生处 初泛问宿因。

  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 我之母子爱出天性。佛之兄弟情同天伦。反生逆害必有往因。本唯自责兼问如来。但是伤叹往业以为陈请之由。经律多说。佛与提婆从因至果常相恼害。盖是大权影响而非实事。即法华云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乃至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等 二正问生处为三。初标忻厌二叙可厌三立誓远离 此之三节即示末世修行要术。若不尔者则徒修净业定不往生 初标忻厌。

  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无忧恼处者韦提所问。言相通含据下佛答即指净土。娑婆五浊人间天上皆有忧恼。唯佛净土依正俱胜但受诸乐宁有忧乎。阎浮提或云剡浮赡部此翻胜金。从树为名。以树半临海水水底有金光色映树故以为名。提或云檀此翻为洲。即别指南洲也。据令通指娑婆大千。且从近论令易解耳。或可阎浮于四洲中浊恶最甚故特标之 二叙可厌。

  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 浊谓五浊。即见烦恼等五皆不净故总名浊亦名五滓。恶即十恶。即杀盗等。五浊则具该依正。十恶则别指行业。若据浊恶实该六道。特举三途苦果以彰可厌。遍于大千故云盈满。多不善聚者即上恶趣共聚此处。或可别指人中。少有良善如下所愿不见恶人怨亲逆顺无非不善。阇王调达岂善聚乎。上随文解次约义论。此浊恶处即指世间郡邑民居亲族会处。其间心行万差三恶盈满皆不善聚。又浊恶处即指我等众生现前识心。无始至今三业所造无边业种日用所起三恶道行不可穷数故云盈满多不善也 三立誓远离。

  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 五浊三界五逆十恶皆是恶声。其中众生造如是业尽号恶人。极乐世界尚无恶道名即无恶声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即无恶人也 二正请往生因。

  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头及四肢为五体五处皆圆亦名五轮。着地礼之重也。由有宿罪故受此苦。今欲厌离故须求悔。梵云忏摩此翻悔往。今言忏悔华梵并举。有云忏即断后悔是耻前。如来说法破障除疑如日照世故云佛日。极乐依正莫非主伴净业共成故名清净业处。据此韦提正求观法故云教我观也 第二正宗分三。初至那含放光现土审定机宜。尔时世尊下二正明观法净业正因。说是语时下三显示利益结劝修习 初放光现土审定机宜三。初如来放光普现诸土。二韦提白佛选定一方。三频婆蒙光护证道果。佛恐末世以为十方净土随愿可生何独定指弥陀一国特现此瑞以决后疑。今多此见正达佛意 初如来放光普现诸土。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如来眉间有白毫相。长一(丈寸)五周圆五寸外有八棱中空如筒白如珂雪右旋宛转。表从中道流出诸法。初散后聚亦表摄多归一。即显此经圆纯究竟一佛乘法。故现此相异于常时。光台高耸喻若须弥。现土无量不可具举。略示四种以示可观。七宝成者言其尊贵。纯莲华者言其洁净。如天宫者言其快乐。颇梨镜者言其明莹。若论诸土庄严极众。经文从简各举一相。欲彰极乐具兼诸美令韦提见。即示放光现土之意 二选定一方三。初通叙诸土非是所类。二别指极乐正合机缘。三求请往生所修观法 初通叙诸土非是所愿。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 二别指极乐正合机缘。

  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良以此界下凡心多驰散。若不的指一方专观一佛则观行难成往生多障。况弥陀光明常照誓愿弘深。是以生一土则诸土皆通。想一佛则诸佛齐见。十疑论佛答普广其理照然。善导专修义亦同此 三求请往生所修观法。

  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初修方便作意观缘名思惟。观想既成任运妙契名正受。如地观云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即思惟也。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即正受也。善导玄义据华严经思惟正受并是三昧。与此地观文证大同。又观佛三昧经云佛告阿难。佛灭度后佛诸弟子闻是法者思是法者观是法者此人常于梦中见佛。又云闻是语思是法者有正念者有正受者。准知思惟正受皆属观法浅深有异。又复前云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即知韦提唯请观耳 三频婆蒙光获证道果。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初如来现土正意在兹。机感相投潜通密应。故佛微笑。观佛相海经云诸佛常法凡笑必有五色光。从口而出光照王顶。佛力加被令增道果。蒙光见佛深悟无常。发智断惑遂证三果。阿那含此云不还。结惑将尽不还下界。据此频婆见佛得果。应与夫人同闻观法。后结益中但叙韦提五百侍女。乃知频婆证果即归灭矣 第二正明观法净业正因二。初如来许可二正示所说 初如来许可。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先审知否者欲明净土非佛自说他无知者。弥陀经云从此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而云不远者此有三释。一佛眼观故如楞严说。天眼观大千界如观掌果。况佛眼乎。譬如登高视下一目万里。所谓登大山而小天下也。二心念速故。心神无碍遐方异域举念即至。所谓心念疾于风也。三佛力摄故。虽未得通乘佛神力。如十疑论说。劣夫从轮王一昼夜行四天下。所谓青蝇附于骐尾也。净业成者总目彼土依正二报。极乐境界众生未识以物比拟故云众譬。如下云如亿千日其光如华等。或可所有言谕通名为譬。亦令未来者正彰本意非止当机。所谓千钩之弩岂特为鼷鼠而发机乎 二正示所说复二。初先示福业二明正观初先示福业 所以先明三福者即是修观行人合行事业。非观无以导其福非福无以成其观。有观无福则阙于庄严。有福无观则牵于异趣。阙庄严则护报非胜。牵异趣则往生莫由。二法相资无往不利。寄言学者克意研求。无惑两岐自迷发足 今释三福三。初通标二别释三结告。初通标。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欲生者言其志愿。当修者教令必为 二别释。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既是三世佛因。明知菩萨大行。第一共凡夫业第二共二乘业第三大乘不共业。就中四句。上二句报恩行。父母生育恩师长教导恩。下二句离恶行。不杀为十善之首故特标之。身除三邪口离四过意断三恶也。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就中三句。上句即翻邪三归。凡夫无始系属于魔。作法归投希求救护。若但受归有善无戒。若受众戒必兼三归。下二句即受戒法。在家五八出家十具故云众戒。受持无缺故云具足。威仪亦戒。轻细难持人多陵犯。故特标简。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就中四句。初即发大心。菩提翻道即无上道心。二即起大心。善恶因果皆我自心了知畏慎故云深信。三即生大解。教诠本智因诵发生。四即修大行。劝诱修行不令退堕。上三自行后一化他 三结告。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果德籍此而成故曰正因 二明正观四。初敕听示说二赞请三劝嘱四示法初敕听示说。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 谛听善思即闻思两慧。为未来者正指像末也。烦恼贼害即具缚凡夫也。清净业即十六观也 二赞请。

  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 悦可圣心故云快问 三劝嘱三。初明是佛所教二依教修成三因修获证 初明是佛所教。

  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 阿难多闻劝令持说。由在幽宫同闻尚少。后还耆山意令重述故预嘱之。如来今者等并是付嘱阿难所说之词 二依教修成。

  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报明镜自见面像 教由佛说即是佛力。所谓如来异方便也 三因修获证。

  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得无生忍位当初住。若据观法功德力强见生可证。准下佛观即指生彼获证之相。下云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也 四示法有三。初叙韦提见土由二为未来请其方便三如来答其所请 初叙韦提见土由。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大权引实故示同凡。天眼六通之一。障内障外无不彻见。凡仙小圣虽得天眼遐方净刹亦不能观。异方便者若对当机即前光台现土令韦提见。据论垂教即下十六观法专被未来。欲彰权智道同故言诸佛 二为未来请其方法三。初叙己得见二伤他不见三正为陈请 初叙己得见。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 二伤他不见。

  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 此即大悲权巧利物方见。韦提位非凡小。浊恶不善义同前释。五苦者疏云五道皆非乐故。修罗一道开则为六合但有五。或取大本五恶五痛五烧以为五苦。即五戒所禁五种之过为五恶。犯此五事遭难犯法为五痛。后堕三途名为五烧 三正为陈请。

  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未来众生一生不值佛二浊恶转盛三苦逼益深。业障如此。疑无见土之理。有何方便令得见乎 三如来答其所请又二。初标示系想处二别列十六观法 初标示系想处。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净土观门要在专一故。须指定一方以为投心之处。故放光现土厥意在兹。故十疑论中名为一相三昧。文殊般若亦名一行三昧。比诸观法有三不同。余观不定方隅。今此定须西向。余观收神归念今此送想彼方。余观遍历自他今此定缘圣境。义门备拣心境历然。乖此别修终名邪观 二别列十六观法 自古章疏多广悬谈。及至观文例多简略。今谓观文正当心要义须委细科释文言。听习之徒切宜留心。今先总分后方别解。就十六观大分为二。初一种先观此方落日指定向方。后十五种正观彼土依正二报。初观是总该下十五。下皆为别各不相收。就后十五复分为二。前五先观彼土依报庄严。后十观彼正报殊胜。就前五中又分为二。前二观彼所依境界。观水成冰见冰为地。后三观彼庄严之相。国土庄严不出三种。树即观彼林荫池即观彼流泉楼即观台阁。地观为总摄余三故。树等为别皆依地故。就后十中复分为四。前三观佛。第七观佛坐处。第八观像表真。第九正观佛相。十与十一观佛侍者左右分殊。十二十三总观三圣普杂不同。十四五六观佛徒众三辈差降。若此分对一经大要皎如指掌。逐观别分广更如后 第一日观三。初所观境二能观想三结示 初所观境。

  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 方隅渺??无物表彰。此间落日有目皆见显了易观。是可标准。疏云落日悬鼓。用标送想之方。即此意也。言作想者想即是观。胎中失目谓之生盲 二能观想四。初示修仪二示观相三显成相四劝常观 初示修仪。

  当起想念正坐西向 起想即发观也。正坐则身仪也。全趺半趺直身累手如坐禅法。故僧传中古晋高僧坐不背西盖遵此耳 二示观相。

  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 心境相应凝然不动即定体也 三显成相。

  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日没近地云散光收莹如鼓面。悬住空中 四劝常观。

  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 想成相起念念相续任运不忘 三结示。

  是为日想名为初观 结示可解 就后十五观前五依报中第二水想欲成此土凝冰。第五想水正观彼方池沼。名同体别学者宜知 第二水观二。初所观境二结示 水想正为观地。琉璃宝地举世所无。水面结冰是人皆识。因此见彼用似比真。故先举水冰后成宝地。疏云大水结冰实表琉璃之地是也 初所观境二。初观水二观地 初观水三。初正想水二变水成冰三变冰为琉璃 初正想水。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 显上澄清湛然不动故云无分散意 二变水成冰。

  既见水已当起冰想 三变冰为琉璃。

  见冰映彻作琉璃想 齐此已来当观文毕。此想已下属后地观 二观地三。初地体明彻二地下幢擎三地上庄严 初地体明彻。

  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 二地上幢擎二。初示幢体二珠光上映 初示幢体。

  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 八面八楞其状如塔 二殊光上映。

  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 三地上庄严四。初地面华级二众宝色光三合此宝光以成台阁四华幢乐器 初地面华级。

  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 金绳七宝互相间错如世花砖 二众宝色光。

  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 众宝色光其光从地升空故如华。从上照下故如星月 三合此宝光以成台阁。

  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 四华幢乐器。

最新评论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6-1-31 19:34:35
续-《大正藏第 37 册 No. 1754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摘自《大正藏第 37 册 No. 1754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华幢乐器四面围绕。风动出声说法警众。风生八方故云八种。彼无时节。且对此方故云八耳。苦空等法即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此四法对破四倒。文中空字且对观身。知倒计亡非空何谓 二结示。

  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结文可知 第三地观 所观之境备在前文故。第三但有蹑前结劝而已 文有四节。初思惟二正受三彰益四辨邪正 初思惟。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土 一一观者指前总别相也。除食时者开暂间也。有依别本改为睡时。寻诸古本并作食时。且凡人睡时任运自息岂待除耶。或云大小两乘各有食观故此除之。此局道众亦非通论。今谓余诸观法不择时处。此观圣境理合虔恭。对食起想义乖尊敬故。观佛三昧经观像法云想念成已唯除食时除便转时一切时中恒见佛像等。斯为明据不须改作。初心渐想未成定相故云粗见言其未明也 二正受。

  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 三昧正音三摩地此翻正定或云等持。想成见地不待作意任运契合见境分明。如人学射初生后熟发无不中。言思叵及唯证方知故云不可具说 三彰益二。初重嘱转教二正彰利益 初重嘱转教。

  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 敕阿难者以前二观止是此方之物以为发观之端。及观宝地心达彼方定能脱苦破障除疑。重嘱转教意见于此。

  二正彰利益二初破障二除疑 初破障。

  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八十亿劫或云无量劫或云五万或云五十亿劫随宜不定非凡所测 二除疑。

  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 此观若成往生已决。如唐高僧大行于泰山结庵修净业。未三七日见琉璃地心眼洞明。至后得疾其地复现。乃曰吾无观想宝地复现。岂于安养无缘哉。即日终于所居 四辨邪正二。初显正二简邪 初显正。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 言作是者指前观相。心境相称教行无违故 二简邪。

  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乖前境量名为他观。不正曰邪。虽是佛教大小观法若非往生净土之观。并是偏邪非同外道邪见之邪。余皆例此 第四树观三。初结前生后二。正明观行三结示 初结前生后。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 告敕之语或标不标译人之变 二正明中二初举所观二示能观 初所观二。初示体量二明庄严 初示体量三初教遍观二示行数三明高量 初教遍观。

  观宝树者一一观之 树相多种故云一一 二示行数。

  作七重行树想 周回七重匝绕彼国。或云处处皆有七重 三明高量。

  一一树高八千由旬 由旬亦云由延亦云逾善那。西竺驿亭之量。经律所出远近不定。诸家多取四十里为准 二明庄严二。初光明庄严二花果庄严。初光明庄严又三。初示叶具二明色光三明珠网 初叶具。

  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叶具足者无凋落故 二光明庄严。

  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码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 宝色与光五色相间。琉璃碧色出黄光。颇梨青色出红光。码瑙赤色出白色。车渠白色出绿光。若准大本。琥珀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银琉璃颇梨珊瑚玛瑙车渠等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广如彼说。即是众宝为映饰 三珠网四 初示重数二网间宫殿三殿中童子四珠缨光明 初示重数。

  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 每树七层每层一重其形如塔 二网间宫殿。

  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 网间宫殿如色界天梵王居处 三殿中童子。

  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 一一下天童严饰。释迦毗楞伽此云能圣。摩尼亦云离垢亦云如意 四珠缨光明。

  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 众宝间者不独珠也。色中上者异于常也 二华果庄严又二。初总举二别示 初总举。

  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 行相当者当犹对也。叶相次者如鳞接也。花果如下释 二别示三。初明树叶二明树花。三明树果 初明树叶。

  一一树华纵广正当二十五由旬 三句示量。二十五由旬计一千里。

  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 三句明色。百种画即叶上痕脉。如天璎者状其文也 二明树花。

  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婉转叶间 阎浮檀如上已释。洲边有树海底出金光色无比。置于暗中其暗即灭。华色同焉。其花旋转犹世风车 三明树果又二。初体相二光变幢盖 初体相。

  涌生诸果如帝释瓶 帝释瓶谓帝释殿前有瓶莫测其量。以叶度果其大可知 二光变幢盖。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 映现有二。大千佛事一也。十方佛国二也。示生唱灭说法度生皆名佛事 第二示能观。

  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观见树茎枝茎华果皆令分明 恐其参乱故令次观。茎等五种即是次第。茎谓根干必兼枝条 三结示。

  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结文可解 第五池观四。初示体相二明池莲三明池光四结示 初示体相四。初举数二明水色三明流渠四明渠底 初举数。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 一国八池渠道相通 二明水色。

  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玉生 上二句明色相。池塘阶岸众宝合成。池中泉水色亦如然故云七宝成也。下二句示出处。每一池心各有珠玉。泉从玉出流落池中常时盈满 三明流渠。

  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 十四支即是渠道 四明渠底。

  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 杂色金刚金有五色又精刚者 二池莲三。初示数二明量三明水流花间 初示数。

  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 一一水中即上八池各六十亿。小本经中四色四光。今言七宝故知多别 二明量。

  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 十二由旬计四百八十里。小本经但云大如车轮。举其极小者耳 三明水流花间。

  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 从如意珠出故云摩尼水。华梵互举也。寻树上下寻犹循也。树即茎也。言水循华茎上入花中旋转发声却从茎下。演说有三。四念处一也六度二也赞佛相好三也 三池光二。初从珠涌光二光化灵禽 初从珠涌光。

  如意珠玉涌出金色微妙光明 二光化灵禽。

  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即小本中白鹄孔雀。今经下文凫雁鸳鸯等。即知珍禽非止一类。今此但举毛色以通收耳。赞叹三宝令归向故 四结示。

  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八功德一轻二清三冷四软五美六不臭七饮时调适八饮已无患。不出色香味触四尘而已。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之中(终)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3-29 08: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