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标题: 此地不看,白做杨公弟子---杨公亲扦卢光稠母坟 坐辛兼戌 [打印本页]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5:53
标题: 此地不看,白做杨公弟子---杨公亲扦卢光稠母坟 坐辛兼戌
真心兴奋,真情激动,真诚赞叹,真正崇拜!
二零一四年甲午岁,正月廿一日下午,在当地客户的带领下,驱车几十公里,敝人亲自参观了我们风水祖师杨救贫仙师的真迹------江西省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唐末虔王卢光稠的母亲墓。
此墓为杨救贫亲自寻龙点穴亲自安葬的,是杨公留世不多的真迹之一。
风水从业者大都只知自己是杨公弟子,看过几本杨公著作,却非常难得参观杨公所做的阴阳实例。


卢王母墓是最值得杨公弟子去参观学习的经典实例。
敝人有幸找到了此穴,是人生之一大幸事。

敝人看了此穴后,竟有“不到此穴,枉学风水”的感叹。經緯度 26.811925   115.936601

为了感恩天机论坛、天机兄、何有兄等天机网众多易友,敝人发些资料供大家欣赏。

作者: 地道人    时间: 2015-5-7 15:56
期待,以前有了解,不知和仁兄的现场有没有什么不同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33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33
[
作者: 观势察形    时间: 2015-5-7 16:34
去年去了,今年才发图呀,快快发出来呀.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34
1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36
[
作者: 观势察形    时间: 2015-5-7 16:36
什么字向呀?坐山周天几度,益师?来龙来水走口?不分享一下呀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37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38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39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41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43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44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44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45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48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50
观势察形 发表于 2015-5-7 16:36
什么字向呀?坐山周天几度,益师?来龙来水走口?不分享一下呀

不急,会的。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56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6:58
卢母坟在麻田村西方约四华里的山上。
卢母墓碑的坐向是坐磁北辛山兼戌,周天288.6度。磁西偏,知道磁北求真北,用减法。
计算当地西偏3.37度,所以求得真北是周288.6-3.4=285.2度。

作者: hcm888    时间: 2015-5-7 17:11
此穴能出唐末虔王卢光稠??????????????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7:14
左右的领龙水,在穴位看不到,无法测量。用估量的数据不可拿来评判。左右两水相会在地盘巽方,在穴位也被案树木挡住。
在穴位可以看到的是龙虎交水口在地盘卯方,中堂外水口在甲方。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7:15
hcm888 发表于 2015-5-7 17:11
此穴能出唐末虔王卢光稠??????????????

是卢王母亲的坟,当然不是荫生卢王的坟了。

作者: luotx    时间: 2015-5-7 17:16
益福堂 发表于 2015-5-7 16:58
卢母坟在麻田村西方约四华里的山上。
卢母墓碑的坐向是坐磁北辛山兼戌,周天288.6度。磁西偏,知道磁北求 ...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能把图片说明一下就好了,另外期待来龙来去水等相关数据发布。

作者: zsp138    时间: 2015-5-7 17:17

谢谢!
益前辈,能提供卫星图吗!

作者: 丁丁羊    时间: 2015-5-7 17:18
楼主考察辛苦了,感谢提供数据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7:21
hcm888 发表于 2015-5-7 17:11
此穴能出唐末虔王卢光稠??????????????

十有九个时师都认为此地不是大地。或怀疑其真实性。不能透识此地者,都应该反省自己的水平,或思考下学的是否是杨公真学。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7:23
zsp138 发表于 2015-5-7 17:17
谢谢!
益前辈,能提供卫星图吗!

打算发表就会全面披露的,不会象有些人那样。

作者: hcm888    时间: 2015-5-7 17:25
个个都认为,日本的马桶就比中国的好!!!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7:27
luotx 发表于 2015-5-7 17:16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能把图片说明一下就好了,另外期待来龙来去水等相关数据发布。

第一节入首过峡,为地盘酉方。父母山在酉,少祖山在辛,左砂有癸峰丑峰,右砂有丁峰未峰,

作者: fanmingyou    时间: 2015-5-7 18:12
   直流格?
兌关来 震窍 向元窍  水流元窍

作者: 都安都安    时间: 2015-5-7 18:18
都有什么应验,发了哪些人,杨公做的就一定是好的吗,可能理论上是可以,实践不一定行呢
作者: wls    时间: 2015-5-7 18:22
好案例!楼主辛苦!
依照楼主所提供的数据,也就只能是辉煌于当世,若无别的祖坟庇佑,估计连后世人丁都成问题。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8:48
都安都安 发表于 2015-5-7 18:18
都有什么应验,发了哪些人,杨公做的就一定是好的吗,可能理论上是可以,实践不一定行呢

搞学术的人,有怀疑精神是可嘉的。
杨公当时被当地人称为杨救贫,又被后人奉为堪舆祖师,这不是你我可以深度怀疑的。

我们要做的是,首先怀疑自己,再来怀疑别人。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8:50
fanmingyou 发表于 2015-5-7 18:12
直流格?
兌关来 震窍 向元窍  水流元窍

风水祖师袁天纲的自选坟,才是水流元窍。

http://www.fengshui-16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8963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18:51
本帖最后由 益福堂 于 2015-5-7 18:54 编辑
wls 发表于 2015-5-7 18:22
好案例!楼主辛苦!
依照楼主所提供的数据,也就只能是辉煌于当世,若无别的祖坟庇佑,估计连后世人丁都成 ...

先百度下卢光稠。

下面是百度资料。
卢光稠



卢光稠(840—911),讳定国,字茂唏,一字茂熙,出生于虔州(今赣州)虔化县清音里(今宁都县麻田)卢氏望族,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世称卢王。他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拥兵起义,并很快占据虔州,自任刺史,从此开始了他在虔州26年的统治生涯,成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首领。同时也是历史上一名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也是赣南客家民系的早期杰出英雄人物。
目录
1人物简介
2赣南环境
3历史背景
4武装起义
5主政虔州
6积劳成疾
7纪念先贤
8相关文献
9历史评价

1人物简介


卢光稠(840-911)字茂熙(懋唏),郛名十七郎,讳定国,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于唐文宗开成五年(西元840年)七月十八日生于虔州(虔州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即西元1152年改称赣州)虔化县上三乡怀德清音里韶坊(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唐末虔州农民起义军首领。远祖居河北幽州。祖父是卢公达,高曾祖父是因长安朝廷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政治事件而埋名移居赣南的卢宗泰。他有一个哥哥,七个弟弟。妻文氏,侧室尉氏。长子卢延昌,次子卢延巡。光稠系唐开元元年癸丑 (713年)辗转徙虔化 (今宁都)县之卢宗泰五世孙,其父卢卓曾任虔州刺史。光稠天资聪颖,自幼习武,喜爱骑马射箭,常用藤条、利器与坚甲操练武艺。及长,身材高大魁伟,身长八尺五寸,虎背熊腰,臂力过人,相貌威严,声如洪钟。他博览典籍,细察民情,光明磊落,智勇兼备,文经武纬,融会贯通,甚得乡人好评。黄巢起义后,南方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唐光启元年 (885年),光稠与姑表兄谭全播在南康县石溪都 (今上犹县双溪乡)聚众起义,卢被推为统帅,谭为谋士 (副首领)。当年正月,占据虔州 (今赣州),自称刺史。天复二年 (902年),占据韶州(今广东韶关),遣其子延昌镇守。不久,又派其兄光睦攻占潮州。五代后梁开平元年 (907年),岭南割据者刘隐,派其弟岩领兵赶光睦出潮州,并以数万兵攻虔州。全播用策,虽击败刘岩,保住虔州,但光稠已处境维艰。遂奏请后梁太祖,表示愿通道路、输贡赋,臣属后梁。梁太祖准奏,在虔州设百胜军,授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辖虔、韶二州及吉州 (今吉安)南边诸县。又建镇南军,以光稠为留侯,并封其为王,世称 “卢王”。开平五年 (911年),光稠病逝于虔州任上。光稠为人豁达大度,宽仁爱人。主政虔、韶等地二十六年,政绩卓著,不但维修并扩建了虔州城,建造了郁孤台,而且注意济贫恤孤,轻赋薄敛,使久经战乱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故领地百姓对其感恩戴德,争相立庙塑像祀奉。今广东韶关的 “忠惠庙”,南康唐江镇的 “康王庙”,赣州水东的“康王庙”、 “康公庙”,永丰北坑的“卢王庙”,洛口麻田与中元里的 “卢王庙”,拜谒者世代络绎不绝。

2赣南环境


赣南在赣江上游,地处章水与贡水会合处。那里河流纵横,田地肥沃,青山绿水,风光秀丽,终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
在汉民大批进入赣南之前,那里是少数民族刀耕火种的蛮荒之地。在汉民大批进入初期,汉民与少数民族分群聚居,后来出现土客杂居,进而变成反客为主。
唐代名相张九龄开辟梅关之后的漫长年代里,赣南一直是水陆路交通的枢纽,是铜、盐等商贩出入的要地,是多种物资集散的中心,是沟通中原与闽粤及延伸至海外的主要通道,故素称“五岭之要会,闽粤之咽喉”。
唐睿宗延和年间(西元684年),官府进行的一次人口调查表明,当时赣南有37647户人家,人口为375410人。
唐末,赣南虔州领七个县:赣县、虔化、南县、雩都、信丰、大庾、安远。那里山深林密,人口较少,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是客家先民最早的落脚地,最早的摇篮,最早的中转站,最早的发祥地。

3历史背景


唐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至唐广德元年(西元763年)发生的安禄山、史思明之乱的战火燃烧了八年,中原地区城市毁灭,田园荒芜,人口剧减。许多民众因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而被迫告别故土,向战祸较少、生活相对稳定的江南迁徙。诗圣杜甫在《无家别》诗中描述洛阳一带残破凋零的悲惨景象时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黄河两岸,淮水中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安史之乱”从根上动摇了唐朝统治的根基,并引发了唐僖宋乾符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苏、陕西十二省,前后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社会动荡加剧,黎民灾难倍增,出现了“日数千人乃列百巨碓,靡骨皮臼并啖之”的人吃人的恐怖事件。
黄巢起义于唐中和四年(西元884年)被镇压下去了,但此次起义产生的影响极为巨大,它摧毁了唐王朝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机构,大大削弱了朝廷及旧藩镇的统治力量,但皇室贵族、官僚地主及新出现的藩镇为了自己的增殖财富及供应数额浩繁的军费,互相之间展开了更为惨烈的攻杀及倾扎。
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中原汉民为了避难,向南方和西南迁移的人数大增。这些移民主要有六个部分:其一为迁往江苏的移民,杨行密与李知浩先后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了吴和南唐的割剧政权;其二为迁往浙江的移民,钱 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了吴越的割据政权;其三为迁往福建的移民,王审知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了闽的割据政权;其四为迁往广东中部及广西南部的移民,刘龚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了南汉的割据政权;其五为迁往湖南的移民,马股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了楚的割据政权;其六为迁往四川的移民,王建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了蜀的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为了扩充自己的领地及势力,展开了长期的异常激烈的争夺战。
扬行密的吴割据政权在不长的时期内夺取了北起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南临虔州(今赣州市),东起常州,西达沔口(今武汉市)的广大地区,时常侵扰赣南。

4武装起义


在这些战火纷飞的年月里,广大人民陷入了更为痛苦的深渊。当时,虔州各县,兵匪峰起,他们烧毁城垣,杀人掠货,伤害老幼,奸淫妇女,致使市井化为瓦砾,村舍变为焦土,遍地尸体,暴野枕籍,猪羊惊噘,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人人自危。目睹这一切悲惨的景象,看见平民百姓企盼安定、渴求生存的强烈愿望,卢光稠内心极为痛切。
他与虔化县石上镇斫柴岗村的谭全播是好友,两人相知甚深,常在一起纵论天下风云,抒发鸿鹄之志,誓要扬起生命的烈焰。谭全播很有远见卓识,能文能武。
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当地民众迫不及待地找谭全播。围着他,要推举他为首领,以发动起义。谭全播当时也认为:“今乃吾侪卫国安民时也,时不可失。”但古人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他当即向众人说明,如今天下大乱,民情鼎沸,确实是发动起义,实行武装割据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做被人欺压的贫贱懦夫,更不能坐以待毙,为人刀俎;为了保障虔州百姓的生存与安宁,我们一定要起义。但一旦发动起义,就一定要成功,绝不能失败,不能蒙受毛贼的罪名,而要夺得成功,就必须要有一名最好的统帅。他坚定地认为,卢光稠豁达大度为真诚豪爽,文武兼备,有智慧,有魄力,是真正最好的首领,唯有由他来统帅起义军,起义才能成功。
大家听了,没有人作声,有的人内心里可能不以为然。谭全播看得清清楚楚,他猛然拔出利剑,高高举起,连挥两剑,把一根木砍断为三截,并厉声喝道:“不从令者,如此木!”于是众人惧服,均拥戴卢光稠为首领。
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准备之后卢光稠于唐僖宗光启元年(西元885年即黄巢起义失败后第二年)一月在南康县石溪都(今上犹县双溪乡)毅然领导起义。当时,他四十六岁。他担任首领,谭全播为谋士(副首领)。起义部队在卢光稠的率领下,纵横驰聘;刀剑所指,恍如迅风偃草,在短短的数天中,旗开得胜,连战皆捷,军威大震,当月即占据了虔州,并宣告自任刺史,实行武装割据担负起保卫、巩固、治理、开发虔州的重任。

5主政虔州


卢光稠担任虔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非常注意恩威并用,以德服人。他施政雷厉风行,从来不拖拉。当时,战事频繁,但他仍不失时机地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根据这些目标,有计划地实行七项重大措施。这些措施涉及面很广,难度相当大。但后来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他以宽仁爱人为本,继续广泛发动赣南农民参加起义军,壮大战斗队伍,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编伍训练,统领他们保家卫乡,剪凶除奸,保一方平安,使人民安居无恐,从不妄杀一人。
第二,实行轻租薄赋政策,有组织地安排解危救难,济贫恤孤,使黎民各得其所。
第三,廉行公务,勤政为民,广聚贤才,礼以接士。比如,当时虔州虔化县有一位杨筠松,是著名的堪舆家,世称“杨公”、“救贫仙人”、“救贫先师”。他专为人卜地建宅造坟,足迹踏遍赣南、闽西及粤东北,处处替贫民谋幸福。唐天复三年(西元903年)二月底,卢光稠在虔州亲切会见他,以上宾之礼相待。盘恒数日,杨病笃辞归,卢光稠派专人、专船护送。杨公不幸病逝,卢光稠闻噩耗,立即派人悼祭杨公墓,甚为世人称道。卢光稠在施政过程及在家里亲属中间,经常教诲大家“毋得恃富欺贫,毋得倚强凌弱”,其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第四,由于连年动乱,当时虔州一带农田严重失耕,乡村四处凋敝。卢光稠迅速推出政令,强调以农为本,州府鼓励垦殖,奖掖农渔,要求农民恢复田园,改进耕作,兴修塘堰,抗涝防旱,多播五谷,遍植桑麻。
第五,卢光稠发布文告,支持市井作坊及商贾,活跃工商,繁荣商埠。著名的“赣州窑瓷”业,在州府的扶助下,有长足的发展。
第六,在东晋南康郡守高琰所建的一平方公里土城处,卢光稠“斥广其东西南三隅,凿十为隍,三面阻水”,把城区扩建到三平方公里左右,为后世把土城改建为砖石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那时建造的皇城,即今日赣州市旧城的主体。该皇城至今尚存的城东墙、南墙、西墙的一部分墙体及墙基,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对象。皇城内,现仍保留有射箭坪等重要唐代遗址。现赣州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它有旧城区的这个总体结构。
当年,卢光稠在扩大虔州城区的同时,还把原来的阳街、横街扩为六街,既增修了斜街(今阳明路经和平路至南市街)、长街(今赣江路接百胜门――即东门)。
在那个时期,虔州还建了拜将台、郁孤台及寿量寺等。这些地方,均为文物保护单位。寿量寺的建造,是由于有一年,卢光稠家合“宫疾疫”,药石方丹,均不奏效。幸好后来卢光稠请到了一位名为道诚的高僧,他来把这一家人治愈了。愈后,卢光稠欲赠重礼相谢。道诚推辞,仅说:“得一袈沙地足矣!”于是,卢光稠当即爽快地把自家东宅的一块地赔给了道诚,助其易名为“圣寿寺”。宋代祥符年间(西元1008-1016年)又改名为“寿量寺”。该寺于元末毁于兵火。明代洪武年间(西元1368-1398年),僧人荣安重建该寺。解缙为其题写了《寿量寺中兴碑词》,并撰写了《重建寿量寺记略》一文。现寿量寺内尚存圆通宝殿、毗卢殿及一尊高达六米的观音铁佛。寿量寺于1957年被定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又重修。
虔州在卢光稠主政期间建成的“八景”,一直保护得较好,对后世影响甚大。到宋代,孔子裔孙孔宗瀚任虔州知府,他与著名诗人、文学家苏东坡是好朋友。他亲自陪同苏东坡饱览虔州八景期间,向苏提供了有关人文素材。苏东坡诗兴大发,遂依据这些素材,写下了吟颂八景的诗篇。这些诗篇很快流传全国,广为传颂。于是,全国许多州、郡、县、市、便都有了自己的八景,如“幽州八景”、“扬州八景”、“长沙八景”等。
卢光稠在虔州的政务,深得广大兵民的拥护和支持。在那个时期,虔州的农业、手工业、交通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南康的锡矿、雩都的金矿、安远的铁锡矿及大余的铅锡矿均已开采,而且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由矿场设县,如上犹、瑞金、石城、龙南等均为此种情况。从寿量寺离这六米的观间铁佛及多项庞大的扩城建筑工程,可以看到当时虔州各业的技术水平及虔州的总体经济实力。在卢光稠的坚强领导下,经过虔州军民的共同努力,虔州城由一座原来只是防御来犯之敌及预防洪涝的小城池逐步变成了江南一座繁荣的工商重镇,实现了虔州历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唐末繁荣时期。这一繁荣,又吸引更多从北方南下避难的流民涌向虔州。
第七,接纳由中原南来避难迁至虔州落脚的大批移民。虔州的地理位置的客家民系形成的历史进程中有特殊的重复地位。北方难民渡过长江后,很大一部分人踏上鄱阳平原,为了寻觅长久安居这地,溯赣江而上,或循他路,进入虔州。他们到了虔州后,大都停歇下来,以便喘息,并稍定惊魂,去除筚路蓝缕、沭雨栉风的劳顿。其中的许多人,需要在虔州站稳脚跟,待恢复活力后,再逐步向闽西宁化、长汀、上杭、龙岩、永定、粤东嘉应州及粤北南雄等地推进。
虔州当地的民众,其祖辈大部分亦是先前从北方过来的避乱流民,所以,语言、习惯、思维、心态、气质等均与新来的流民相差不多,易于交流。那时,客家民系正处于孕育时期,北方流民来到虔州诸县,往往按籍贯聚集若干户,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流民群,节节迁移。南来的官僚,往往也随带着宗族部曲,并且沿途收集流散,扩大自己的部曲队伍。他们辗转进入虔州各地森林茂密的丘陵、山地、谷地、盆地,散布很广。
卢光稠的先辈,也是从北方迁来的客户。他深知北方难民离乡背井,长途跋涉之苦。为了减轻这些难民的痛苦,卢光稠命令当地兵民,对于愿意在本地定居的来客,要热情协助他们寻找适宜之地定居。对于还要继续向闽西粤播迁的客户,卢光稠则命令当地兵民向他们提供各种方便。在卢光稠主政虔州的二十余年中,从中原迁来的难民,在虔州得到当地兵民关照者不计其数。
当时,在虔州一带的山岭地区,还居住着有一定人数的“蛮僚”(即今畲族的先民)、苗族、瑶族及一种“裸身”的古老民族――“山都木客”等少数民族。卢光稠以仁爱之心,令的有汉民及少数民族均须融洽相处,不得互相昌犯。这对本地社会的长期安宁,尤其是对便于赣南接纳更多南来的中原避难流民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卢光稠长期担任虔州最高行政长官,他采取的以上这些有力措施,对赣南客家民系以至闽粤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起了特殊的、重大的历史作用。
为了保卫、巩固及扩大虔州军民连年奋斗的成果,当时已经六十三岁的卢光稠,于唐照宗天复二年(西元902年)率领部队攻占韶州(今广东韶关市),并委派其长子卢延昌据关驻守,同时派遣其长兄卢光睦率部队进攻潮州。在谭全播的鼎力支持下,卢光睦攻占了潮州。在后来的多年中,卢光稠为韶州及潮州的社会发展亦多有建树。
原黄巢起义军中有一个名叫朱温(又名朱晃、朱全忠)的部将,他在战场上向唐军投降,后来被皇帝任命为宣武(今河南开封市)节度使。不久后,他消灭了多个割据政权,统一了典河流域,并于唐哀帝天佑四年(西元907年)推翻了唐朝政权,废哀帝自立,改国号为后梁,定都开封,称后梁太祖。他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
在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即唐哀帝天佑四年,西元907年),岭南割据政权的首领刘隐,派其弟刘岩以数万兵力攻打虔州。经过激烈的战斗,卢光稠击退了刘军,把虔州保住了。在此重大关头,卢光稠审时度势,决定派员赴开封(后梁的京城)禀奏后梁太祖,表示愿通道路,输贡赋,臣属于后梁朝廷。后梁太祖准奏,遂于虔州设百胜军,授卢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辖虔、韶二州以及吉州(今吉安市)南边诸县。又建镇南军,以卢光稠为留侯,并加封其为“舟汝王”(世称“卢王”)及太保太傅。

6积劳成疾


卢光稠是赣南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行政长官。他长期为人民的安危、福祉操劳奔波,积劳成疾。后梁开平四年(西元910年)十二月,他重病不起。第二年五月十二日,病逝于虔州任所,享年七十一岁。
在主政赣南二十六年期间,卢光稠泽被万民,广大兵民对他感恩戴德。他逝世的噩耗传出,人人悲恸,如丧考妣,哭泣之声,充盈街巷。后来,卢光稠被安葬在赣县水东崖东林寺前。
后梁太祖得报,即追封卢光稠为“忠惠广利王”,并下谕,以一千八百六十余贯钱,在虔州宪台之西建“卢光稠祠”,在祠中陈列卢光稠遗物,供土民永祀不替。
虔、韶各地民众则纷纷自发集资,为卢光稠立庙、塑像。他家乡――虔化县上三乡怀德清音里韶坊麻田村的人民,为他建立了“卢王庙”,同一个乡的中元里村的人民,也为他建了“卢王庙”。南康县唐江乡石角头村的人民为他建了“康王庙”(俗你“石阁阉”)。永丰县北坑乡的人民也为他建了纪念庙。广东韶州人民则为他建了“忠惠庙”(因为后梁太祖追封他为“忠惠广利王”)。

7纪念先贤


各地士民还以其他多种形式来寄托对卢光稠的怀念。上犹县西一百二十华里处有一座大山,山势雄壮,山上有一巨洞,卢光稠当年曾来此洞,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命名此洞为“卢王洞”。上犹县营前地有一座大山,其形如书柜,原名书山,为了纪念卢光稠,当地人民把它改名为“太傅山”(因为梁太祖封卢光稠为“太保太傅”)上犹县人民还为纪念卢光稠而建了“卢公塔”。在一些县,人民还为卢光稠建立衣冠家,以永久缅怀之。
据传,虔化县麻田卢王庙庙门横匾上写的是“神光普照”四个大字,庙门上的对联为“卢王威灵日朝日显,庙前溪水长涨长流”。庙内有三幅对联;其一为“昔日扶助后梁主四方平静,今日韶水佑黎民百姓安宁”;其二为“恩施宇庙韶溪百姓皆沾恩,德贯日月麻田黎民齐感德”;其三为“来来往往赖卢王川流不息,古古今今敬神像求之则灵”。由此可见万民对卢光稠爱戴、崇敬之真诚!
悠悠千载,沧海桑田,但上述祠庙中的大部分,竟然犹存。在这些祠庙所在地,每年正月,民众仍循传统,高抬卢光稠的高大塑像,奉为神灵,巡游村镇,以古老虔诚的仪式祭拜,祈祷保佑安康福寿。据说,远近百姓,凡水旱疫疾,雨阳寒燠,所祈祷者,必有感应,无不灵验。
尤其需要提到的是,上述麻田的卢王庙,已于西元2000年9月重建竣工。殿上卢光稠的塑像,全身闪烁,神采庄严。庙中红烛常明,香火甚旺。慕名前往祭拜者,络绛不绝。此庙乃当今卢氏后裔寻根、客家学者实地考察研究及海外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卢光稠的后裔现分布于江西的宁都、南康、赣县、井冈山、遂川、铜鼓、南昌,福建的宁化、汀州、上杭、龙岩、永定、福州,广东的梅县、兴宁、五华、惠州、广州,广西的平南、贵港、容县、玉林、永福、南宁,湖南的浏阳、长沙、甘肃的兰州,和北京、天津、上海、台湾、香港、东南亚诸国及欧美等地,人才辈出。



8相关文献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史卷》、《中国人名大辞典》、《新唐书卢光稠传》、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五代杂传记》、《中国卢氏发展史》、《中华卢氏源流》、《江西通志》、《江西省情汇要》、《江西人文史话》、《虔州壁记》、《赣州府志》、《赣郡记》、《南安府志》、《宁都直隶州志》、《宁都县志》、《宁都人物志》、《宁都姓氏考略》、《早期客家摇篮――宁都》、《上犹县志》、《南康县志》、《雩都县志》及明代右都御使陈勉撰写的《卢王庙碑志》等文献,均对卢光稠史诗般的历史有大量记载。
今日赣南民间还有许多关于卢光稠造福于民功绩的谱谍、口碑、故事及其他资料,它们是我国客家文化瑰宝的组成部分。

9历史评价


卢光稠,作为一位著名的农民起义首领,一名乱世的豪雄,具有客家的许多优秀品质。他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福址,敢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豁出去”,他坚定地实行武装割据的非凡气势,以及在虔州古城建设中的崔鬼创举令世人惊叹!他为客家先民在赣南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及远播闽粤等地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乾坤朗朗,斗换星移,但卢光稠的身上,闪耀着客家先贤道德、胆略与才智的光芒,他爱国、爱乡、爱民、坚毅、正直的高尚品德及其创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与日月同辉。



作者: 琴箫易书僧    时间: 2015-5-7 19:49
考察辛苦,感謝分享。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20:09
wls 发表于 2015-5-7 18:22
好案例!楼主辛苦!
依照楼主所提供的数据,也就只能是辉煌于当世,若无别的祖坟庇佑,估计连后世人丁都成 ...

仅凭罗盘数据来评判风水,十有九不准。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20:12
碑上面横匾,刻有四个大字:杨公仙迹。迹字为正体字,足旁加责。
左边上联:负图龙马出。右边下联:神诏凤凰来。
神字只能看清是“申”字,左偏旁已看不清了。诏字偏旁也很模糊,有可能是绍字或韶字。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20:13
此穴杨公当时只葬卢光稠的母亲曾氏。其后人(公达祖位下裔孙)于清光绪十四年五月廿九日重修。并把卢光稠的妻子文氏也同葬在了这里,而且是葬在了左边。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20:13
卢母碑,顶上刻:麻田范阳四世祖坟
左外边刻:妣生殁诰命详在谱内
左内边刻:夫主允立
中刻:唐勅封长沙县郡卢母曾氏夫人之墓
右内边刻:孝男光      稠      裔孙          (有几个字不清楚)   
右外边刻:大清光绪十四年五月廿九日公达祖位下裔孙重修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7 20:14
卢妻碑:
上刻:麻田范阳五世祖坟
左外边刻:妣诰命生殁详在谱内  地肖龙马形
左内边刻:夫主光稠
中刻:唐勅封凤门邑君卢母文氏夫人之墓
右边内刻:孝男延巡昌进  后裔族繁难以详载
右边内刻:倡修广东和平孙     (有几字不清楚)
右边外刻:大清光绪十四年五月廿九日公达祖位下裔孙重修

作者: 林莽中(益东门人)    时间: 2015-5-7 21:07
       这个事应该是事实,而且按历史推算应该是899年左右的事.

作者: 佛在心头坐    时间: 2015-5-7 22:10
能见杨公真迹。是迷于风水中人之福德。

作者: 琴箫易书僧    时间: 2015-5-8 00:45
再次感謝

作者: 怒火ID    时间: 2015-5-8 01:14
考察辛苦,感謝分享。

作者: 李遂安    时间: 2015-5-8 08:21
回龙地,丁财贵具,乙向巽流清福贵。可称为开族大地。

作者: 看看风景    时间: 2015-5-8 08:43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
作者: 天地一山    时间: 2015-5-8 08:52
这么好的经典地怎没人用理气解释一下呢?解铃还需系铃人,不然楼主先说说吧,给大家开个好头

作者: 天下为师    时间: 2015-5-8 09:03
但怎么知道,这确是杨公真迹。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03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05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06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07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08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08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09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09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10
[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17
有了经纬度,大家可以自己用谷歌地球去看看,当年杨公是如何寻龙点穴的。






作者: luotx    时间: 2015-5-8 09:19
益福堂 发表于 2015-5-7 17:14
左右的领龙水,在穴位看不到,无法测量。用估量的数据不可拿来评判。左右两水相会在地盘巽方,在穴位也被案 ...

非常感谢益师提供杨公实例,原来所学一些疑惑释然。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21


下面引用网上其他易友的文章。益福堂在此谨对这些辛劳的易友们表示诚挚感谢!


杨筠松与卢光稠的风水情缘

作者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

     卢光稠其人其事

    卢光稠为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字茂熙(懋唏),乳名十七郎,讳定国,于唐文宗开成五年(西元840年)七月十八日生于虔州虔化县上三乡怀德清音里韶坊(今赣州市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虔州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即西元1152年改称赣州)。少年时就天资聪颖,喜爱骑马射箭,常用藤条、利器与坚甲操练武艺。长成时,身材高大魁伟,身长八尺五寸,虎背熊腰,臂力过人,相貌威严,声若洪钟。
   他博览典籍,细察民情,光明磊落,智勇兼备,文经武纬,融会贯通,甚得乡人好评。
   他的父亲是卢卓,祖父是卢广,曾祖父是卢公达,高曾祖父是因唐代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政治事件而埋名移居赣南的卢宗泰。他有一个哥哥,七个弟弟。妻文氏,侧室尉氏。长子卢延昌,次子卢延巡。

     卢王拥兵起义前居住地点将台

h    说来也巧,卢王拥兵起义前居住地遗址符合杨公风水法。
    地点:上犹双溪卢阳村点兵台后山;
    水口:乙辰;  入首龙:坐穴立向:估计应为申山寅兼坤艮(甲申水龙);
    纳水:艮寅、辛戌、癸丑
    消砂:艮、寅、卯、巽、午、庚、乾、亥、壬、子、癸、丑,诸峰较平等。

   
    卢光稠爱才   杨筠松得以重用

    穿过岁月重重浓雾,赣州府志等史料所勾勒的一幅杨筠松扎根赣南传播风水文化的画面清晰跃在眼前。    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先生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赣州。
    他的行踪被主政虔州的卢光稠剌史了解后,邀请进府晤谈。因为杨筠松毕竟是朝迁命官,而且是掌管皇家风水的人才,作为信奉风水的卢光稠,把杨筠松当作座上宾客,从公从私都想借杨公之力营造一方好风水,也是合情合理。

   

      杨公为卢母亲择地建墓
    此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约3华里的山坡上。据《范阳堂——上犹卢氏族谱——上犹县各公房族谱》记载:“卢光稠的父亲卓公字允立,唐宪宗元和茂子任兵部尚书,葬八都求田, 其墓地如旗形,穴在旗尾,兑山卯向,系杨救贫卜,清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初三日合族重修。卢光稠母亲曾氏殁葬韶潭头龙马形,乙辰向,杨救贫卜。”

    笔者曾考察过此地。 墓为两拱,分别为卢光稠的母亲和妻子,杨公给卢光稠的母亲选址建的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的山坡上。墓前两水交汇,明堂开阔 , 朝应山峰龙势颇好,层层叠叠、 峰峦秀丽挺拔,也有临官峰。卢光稠母亲和妻子合葬的墓碑上刻有“杨公仙绩”四个大字。其妻子的碑文有一幅对联:“赏图龙马出 村韶凤凰来。”
     经测,卢光稠母亲曾氏及卢光稠夫人文氏合葬墓;
   水口:甲卯(金局胎位);入首龙:坐穴立向:辛山乙向兼戌辰(甲辰火龙);纳水:丙午水、
艮寅水;消砂:丙(高秀)、巽、甲(高秀)、寅、艮。(注:清光绪14年5月29日重修)
    卢王母曾氏夫人葬于此,清代重修时,又把卢王夫人文氏也迁葬于此,碑刻“地肖龙马形”, 迁葬卢王夫人文氏时,不知何故违礼仪葬于卢母墓左侧(传统是以左为尊为长)。颠倒了婆媳的主次位置,对后人的运势有何负面效果?

      行文至此,我想到历史上一个传说。
    传说杨筠松在宁都麻田给卢光稠母亲选做了风水,预测墓地在来年开春一定会花草盛开。杨筠松对卢光稠说:如果墓上长草这个风水就算我帮你做的,如果墓上开花你就要重金谢我。第二年墓地上果然有怒放的鲜花和茂盛的野草,卢光稠的家人就把花拔了告诉卢光稠说,墓上全长的是草。到实地一看的杨筠松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卢家只能出草头王了。不管传说是否有,但是历史的演变结局也证实了卢光稠只能是草头王。但在赣州历史上,历任一州之长的官职几乎99%地由外地人担任,卢光稠却是一个例外,是一位本土培养的一位最高行政长官,而且创下了赣州历史上官吏统治时间长达33年的最高纪录:从在上犹县双溪乡芦阳村举兵起义,到后梁朝廷的认可,被委派为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管辖虔州和韶州,后又再置镇南军,封为舟汝王。

    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卢光稠为图皇权永固, 同样十分重视陵寝府城的风水勘址。杨筠松除了给卢光稠的父母均在宁都洛口乡麻田村择过穴地,还被卢光稠盛情挽留在王府为赣州古城择基选址。

     另外,我们测量了卢光稠出生地老宅遗址。
     地点:宁都洛口乡麻田村卢前排
     水口:巽巳(水局绝位)
     入首龙、坐向:无迹可考,推测应为子山午向兼壬丙;  纳水:辛戌、丁未;
    消峰:午(最高秀)、丁(最高秀尖齐)、未(低小)、坤(最大)、申(高秀尖齐并重叠)、辛(高秀)、乾(高秀)、壬(高秀尖)、子(正北)、癸(最高秀重叠)。
   (注:此处磁场较强,罗盘指针不稳,但村民说此地并无磁矿石。据说有地师罗盘在此损坏而不能用的)。
     
     杨筠松为卢光稠扩城做风水布局

郁孤台
      
    古代建城,必先堪舆,做为卢光稠座上客的杨筠松,自然成为卢光稠的好助手,为虔州扩城设计。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与水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城镇的构建中,讲究“无水不建城、无山不成景”。从古到今,赣州城一直在做水文章。赣州城内的地理形势,是东、西二江夹城,汇于城北合水而下;城内地势三山五岭、西高东低、南上北下、南衍北锐和南陆北水。而东晋土城,以防兵水之患为重,应筑于洪水所不能淹到之处。东晋建城多是延袭旧制,是直贯的南北大街与东西大街相交,城内里坊布局。

    扩城前的赣州城规模如何?
    东晋时赣州古城是一座土城。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说虔州“东晋永和五年太守高珪置郡城于章贡二水间”。  
    东晋土城范围:城墙面江而筑,西城墙应仍是现在城墙的位置,北面城墙从龟角尾赣州供电所内高地(八境路西侧)沿坡势至百家岭——景凤山——曾家巷——解放路上段——章贡区总工会、小古城巷——大公路东段——南京路部分——新赣南路——马扎巷、盐官巷间区——西门炮城的走向围合。沿着这条路线正好将面临江水的低洼地让于城外,使土城免受洪水的冲淹。城内的主要大街,即是今天南北向的文清路和东西向的西津路、章贡路。次街,则是沿土城内侧的马道和一些街坊间道。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现大公路与健康路相交处南侧发现了南朝墓,反映了南朝时期这一带曾是墓葬区。据此,这一带应是东晋土城的南郊。

      扩城后的赣州城规模又如何呢?
      
    同治年《赣州府志》对当时的扩城描述到: “卢光稠斥广其东、西、南三隅,凿址为隍,三面阻水”。他将新城面积扩大到东晋土城的一、二倍之多,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赣州古城规模。
     
     
     扩城建设上的变化主要有三:
    一是,扩城中对濒临章江的西城墙不动,只是向南延长西城墙。延长的西城墙渐离江岸,南向延伸至现赣三中东侧到镇南门(文清路南端口)。
    将东晋土城东墙向外扩展至贡江岸边。这就将原来老土城外卢光稠所属的种植放牧地,土城与贡江之间的一片洪水缓冲地带也纳入于新城内。为了防止洪水冲坏土城,就用抬高江岸地面堆砌保坎的办法阻水,以保护土城墙基。印证了记载上的“三面阻水”。20年前,相关部门对贡江河岸的钻测情况揭示,城墙基挖筑很深,达至地下沙层。一千年的历史证明,卢光稠修筑的河坎基本上达到了对外移城墙的有效保护。外移的东城墙沿着贡江河岸向南延伸一千多米,到达现在的东河大桥位置处,修建了东门——百胜门。
    南面老城墙外扩,东接百胜门,其间筑拜将台、镇南门西侧城墙渐西转,连接从西津门延伸过来的新城段。
    新城扩大后,城内面积加大,满足了修建皇城后城内驻军增容空间的需要。  
   
     扩城后的风水意向

章贡两江合流处建有八境台

    杨筠松依照赣州古城的地形地貌,建议卢光稠新扩城营造龟形和王城格局。由于将东西城墙推移至章、贡二江边岸。南城墙的大幅度外扩,使新城北尾南首,特具龟形。 杨公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
    确良赣州城有二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离方,属火)发脉,从崆峒山起祖,宛延而至城内的贺兰山龙钟穴的,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支龙还有一个小支落在欧潭。此外,赣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储潭、汶潭。这三潭是赣州的三处水口,和赣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
    龟首南向,城内皇城座北面南,阳街(今文清路、建国路)南北贯通,南朱雀、北玄武。扩城后的阳街更接近于虔州城的东西中轴位置,皇城居中的格局,暗藏卢光稠称王的玄机。正因为赣州城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面南称霸30余年。
     赣州古城其阳宅立向:道台(今赣州公园)、府台(原地区老百货公司)、县台(原地委)、舟汝王府(今地区公安处)、拜将台(今儿童公园内)均立子山午向,坐戍子火穴,和赣州的总水口火局合局。
    经堪测, 赣州的城墙、城门、寺庙、官府均符合杨筠松的风水格局。赣州城的郁孤台、八境台、文庙、海会寺、光孝寺、寿量寺、杨仙岭上的杨公祠。这些庙宇的定向均扦插大空亡和小空亡 。
     卢王城在今赣州城北,中心在郁孤台和八境台之间。虔州的皇城(原赣州电影院),位于赣州城区北部现郁孤台下,皇城曾经是赣州历代官府的衙门,这块赣州城区的最高点是赣州龙脉龙尽气钟的结穴处。最早时是卢光稠的住宅。这一段城墙至今还保存有一千多年前的皇城砖墙基脚,已列为赣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上述诸多符合杨筠松风水布局的遗址外,值得一提的是,赣州东河大桥下的东林寺传说也是为护佑卢光稠的天子穴而建筑的。综上所述,赣州是一千多年前实施杨筠松风水理念和实践的样板。

    杨筠松的风水理念主旨是“内外环境生气观”。根据龙脉的走向来寻求“生气”,并结合外境山水格局内接龙气,做到内外生气相合,阴阳平衡。所以,章贡两水汇合之处,为龙钟穴的,水口关锁,生气聚而不散,把赣州古城修建城为宜人居宜防御的理想之地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22
宁都政府网资料-----卢光稠 家世

第一节    高祖南迁

  卢光稠的高祖父卢宗泰,奶名大郎,生于唐高宗上元元年甲戍(西元674年)。开元癸丑年(西元713年) ,年仅39岁的卢宗泰与夫人赵氏率三子公明、公达、公显从 幽州迁居虔州虔化县怀德乡清音里 打石窝,即今赣州市宁都县洛口镇高排村委会青音村侧边的 打石窝村(距麻田6华里),是为宁都卢氏始迁祖 。今据麻田村委会东元里村的卢定贵与碗窑下村的卢世洪两先生说:“据前辈人说,宗泰公的落脚点在青音侧边的打石窝,广公从打石窝移居相距5华里的卢前排村,光稠公就在卢前排出生。该村遗址在今碗窑下村旁边,距麻田 6华里。今打石窝、卢前排、韶坊只留名而无村庄”。又据清宣统三年(西元1911年)版《宁都麻田村卢 氏民籍十一修族谱序》载:“考宗 泰公始居青音,麻田上溯五里许……而居址则属之他姓无可考焉。”记载与口碑大同小异,说明谱序笔者还没搞清卢宗泰来宁都的落脚点是在今青音村侧边早已倒毁的打石窝村。

  打石窝,相传卢宗泰初到时只有两户人家。此地处在武夷山脉西端余脉,与雩山山脉北段相交,丛山峻岭,古木参天。土著人的茅屋就建在千山万壑中的弹丸之地。卢宗泰怎么会选择在这人迹罕到的地方安家?直到开元二十五年(西元737年)辞世,在这山沟里度过了24年的隐居生活。他的次子卢公达还继续住了40多年,此事令人费解。

  卢宗泰一家5人到了打石窝,得到热情好客的村里人的盛情接待,腾房安宿,供粮起炊,事事照顾周到。按理说,经过长途跋涉,应该静静地休养生息。可是卢宗泰父子却不然,留下一则令人难以揣测的传闻。说的是父子们初来乍到,终日游山玩水,似是有些失落感。不久,卢宗泰将两个儿子另行择地分居,命长子公明居杜源(曾名南云,即今洛口镇南岭村委会围里村);命幼子公显居下沽(今钓峰乡桃源村委会下沽村);命次子公达随自己仍居打石窝。打石窝、杜源、下沽彼此相距4公里,呈犄角之势。三兄弟分别的时候,令人看得出五内如焚,一方面是手足情深,难舍难分;另一方面是父命难违,不得不走,于是抱头痛哭,洒泪而别。留下一处见证物——“啼岭"屹立在麻田村头。从麻田卢氏家谱得知当年三兄弟分居时,次子公达年仅16岁,三子公显年仅9岁,无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其生母赵氏随去照应。对卢宗泰来说,真是妻离子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实在令人疑猜。啼岭分居事,宁都县所有的卢氏家谱均有记载。当地人口碑相传,妇孺皆知。就分居时几个人的年龄推断,卢宗泰最少有两位夫人。因为当时次子公达16岁,而母赵氏年仅29岁,怎能生出公达?据麻田人说,赵氏太婆21岁开怀生公显,啼岭分居时,公显仅9岁,赵氏太婆只得带公显分居下沽。可怜公显20岁无钱娶妻成家,便随村中邻人出外谋生,把母亲送回打石窝与父亲团聚_'拜别父母兄长而去。后游福建漳州成家定居。如此看来,卢公显是个孝子,他主动出外谋生,一来减轻父母为自己娶妻的负担,二来能使母亲无牵挂地回到父亲身边。

  宗泰其人,国史缺载,家谱众说纷纭,存疑一千多年。由于卢宗泰有难言之隐,其子公明、公达,年已十六岁以上,理应知道祖父是谁?父亲因何事南迁虔化?但他们知道若将讳莫如深之实情公开,将大难临头,于是他们一行五人守口如瓶。这便使后人不知他的先世为谁。当年他南迁的时候,如果他的长辈在世,也不知避居何处?实有难以告人之情,更不会留下惹祸的记载。旁系怕担关系,谁也不敢记载卢宗泰的出处。

  我们查考了《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纲鉴纪事本末》、《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史书典籍,均未发现有关卢宗泰的记载。

  再查卢宗泰后代的部分家谱,其中宁都麻田卢氏首修族谱,是这个家族中最早问世的家谱。编修于北宋雍熙二年(西元985年),主修为麻田人卢宗泰的七世孙卢孟坚。卢孟坚曾任职五代后唐,累官太常寺正卿。他无法记载卢宗泰的父亲是谁,更没搞清上承世系关系。正如2000年出版的《范阳卢氏宗谱》 (宗泰公暨相关宗支谱、史、考)所载:“江西虔化县麻田谱(即二房公达房谱)从首修至十修,均未阐明宗泰公先世为谁?只修断代谱以宗泰公为初祖记载"。这就难怪江西其他县市与闽、粤、桂、湘、豫各省卢宗泰后裔族谱出现各异的记载。我们原以为2000年6月在山东省长清县召开的“世界卢氏源流研究会"公布的《卢氏世系表》是作了定论的,是准确可信的,故而按照该表所载卢宗泰的家世,也认定卢宗泰为卢植的18世孙去论述。但有人劝告我们说:“卢宗泰之父是谁?尚未有统一定论;因而也无法决定其属十八世孙。故‘十八,二字,应取消为妥"。既然在那次有500名代表参加的大型会议上,代表海内外3100万卢氏群众,经过集思广益研究后而公布的世系表仍不作定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更高明的见解、更充分的依据去论述卢宗泰的身世?特向读者表明:“尚未有统一定论的卢宗泰的先世以及卢宗泰个人的生平事迹和南迁原因,我们都无法奉告,请谅解。"我们相信卢宗泰的后人以及社会贤达,一定会搞清卢宗泰的身世及其南迁的实际原因。

第二节 祖考事略

  卢光稠曾祖父卢公达,名富,号道五,行三郎,卢宗泰次子,麻田卢氏二世祖,生于唐圣历戊戌(西元698年)九月初八日。唐开元元年,公达随父隐居宁都麻田附近的打石窝。唐建中辛酉(西元781年)二月十八日去世,在那山沟里以耕种樵牧为业度过了68个春秋。葬啼岭棚皮形,酉卯兼辛乙向。清道光二十年合族重修,今因修筑公路,坟冢被埋没于公路底下。元配曾氏,生于唐久视庚子(西元700年)正月初十日,卒于大历三年(西元768年)六月十三日,生一子,名广。继娶雷氏,生卒年缺考。二位夫人合葬清泰乡八都高田(在住所打石窝附近)拱下蛇形,申寅兼坤艮向。清道光十五年合族重修。有些史书与家谱载卢公达已出山任官,《范阳卢氏宗谱》的编者作了这样的考证:“《江西铜鼓卢氏四修族谱》载公达公于代宗时明经,任徐州刺史,兵部尚书。《福建永定谱》载公达公于代宗时明经,徐州刺史,中宗嗣圣十五年大司马。《广东和平谱》无载其官衔。经查,无可考,麻田谱亦未载其官衔。”我们认为卢宗泰率他的儿子们逃到宁都避难,当年16岁的卢公达亲身经受了惊吓之苦,还经历了兄弟抱头痛哭、啼岭洒泪分居的情景,怎么还敢去求官?故认定卢公达没出山任官,终身隐居山林。

  祖父卢广,又名卢潮忠,字东照(一说天成),号平邦(一说安邦)。公达子,麻田卢氏三世祖。出生在打石窝,后来他自己创业,筑室移居卢前排。此地距原址打石窝5华里,在另一条坑口,即在今麻田村委会碗窑下村小组侧边约300米处。此地宽阔,阳光日照更好,说明已解除了避难幽居的思想。麻田谱与《范阳卢氏宗谱》均载卢广生于唐代宗广德甲辰年(西元764年)。有误。因为这年他生母曾氏年已64岁,失去了生育能力。麻田谱载:“唐德宗朝(西元785—805年)广公任兵部尚书。

  《江西遂川卢氏谱》载:“广公,官拜吏部尚书。"《中国卢氏发展史》载:“卢广,唐德宗朝(西元785—805年)任兵部尚书。”此时距唐开元癸丑70多年,卢广出山为官,令人信服。但查《旧唐书》、《新唐书》以及所属省、府、州、县志都没发现卢广任官的记载。《范阳卢氏宗谱》载:“三世平邦公,官封无可考。"故对卢广任官事我们持否定态度。卢广卒于唐穆宗长庆三年(西元823年)二月十七日。葬本里下沽留田作舍坑人形,即今名赖陂坑。娶祝氏,生于唐大历三年(西元768年)十月初六日,卒于唐贞元元年(西元785年)十月初一日。葬清泰乡八都球田龙岗背旗形,亥己兼壬丙向。生子一,名卓。以上二墓均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十一月初四日合族重修。再娶黄氏,生于唐大历癸丑年正月十五日卯时,卒于贞元十八年六月十二日,葬本里小付岭虎形。三娶廖氏,生于大历十三年六月初八日,卒年失考,葬本里双口大岭里凤形。

  父亲卢卓,字命威(一说字习时),号允立(一说号慕澹),广子,麻田卢氏四世祖,生于唐宪宗元和三年(西元808年)九月十五日,殁于乾符元年(西元874年)二月初六日(生殁年月见《范阳卢氏宗谱》)。葬八都球田岗坳塘,又名长岭里旗形旗尾穴,兑山卯向,杨救贫卜。清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初三日合族重修。娶曾氏,生于元和二年(西元807年)二月十五日,殁于广明元年(西元880年)二月初六日,葬韶潭头龙马形,乙辰向,杨救贫卜,墓面上方石刻“杨公仙迹”。清光绪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公达祖位下裔孙重修。生九子,光睦、光稠、光赞、光辉、光肃、光琼、光蕴、光谦、光淮。据《中国卢氏发展史》载:“卢卓,唐宪宗元和三年(西元808年)任兵部尚书。”查本年正是卢卓的出生年。又据麻田《族谱引》载:“卓公,字允立,宪宗元和年间(西元8~820年)任秘书郎加兵部尚书。’’福建永定卢氏谱载:“唐宪宗时任兵部尚书,元和间任侍御史"。查唐史及省、市、县志,均无载。又查此时卢卓处在年幼,谱载失实。今据当地卢姓群众反映:“卓公家贫"。故认定卢卓没出山做官,以耕稼为业。

第三节 己身行状

  卢光稠,讳定国,字茂熙,行十七郎。卢卓次子,麻田卢氏五世祖,唐末著名的赣南农民起义首领,曾被封王,世称卢王。唐文宗开成五年(西元840年)庚申七月十八日子时出生在卢前排村(今洛口镇麻田村委会碗窑下村侧边)。自幼聪敏好学,胸怀大志。五岁时,见大哥光睦去韶坊村私塾里读书,他也要求上学。因家贫年幼,父不答允。于是光睦每天放学回家便要做他的小先生,教他识字。七岁时,父亲命光睦辍学,让光稠人塾。从此订定一条家规,凡家里男孩人塾读三年。光稠天赋过人,记忆力强,思路宽,深得塾师喜爱。三年学满,塾师破例免费收光稠为夜读生。光稠十岁时,白天下田耕作,或上山砍柴,晚上读书到夜静更深。他经常抽空搞枞光(注:劈松脂木)或寻燥竹为夜读照明;还经常独自一人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孝敬塾师。此事后来成为麻田与东元里卢王庙庙会习俗,除用鲤鱼、羊肉为卢王神像前的供品外,还用纸扎鲤鱼、山羊作为“化舟”时的吉祥物。

  青年时期的卢光稠转向另一种爱好一学武。相传,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外地来了一支打狮队,手持王狮脑,表演了各种精彩的武艺,惊动了韶坊一条迳各村的居民,光稠看得特别出神。自后,光稠与众兄弟商议,相邀邻村一些青年集资,从外地请来一位武艺高强的教头,教练武术。搭了一个简单的练武棚,遗址在东元里,明景泰四年(1453年)改建了卢王庙(今破烂不堪)。卢光稠带领一班青年每天早晚练武,午间务农,虽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每次练武,先由卢光稠宣读大家订定的班规,接着由教练讲述要领,然后严格操练。数年后,练就了一批身强体壮、膂力过人、武艺高强的韶坊汉,不论拳术棍棒、刀枪剑戟,样样精通。远近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络绎不绝;各地前来争聘教练的应接不暇。所有一切练武事务,统由卢光稠周密安排。他还常常亲自到各地指导练武,年方弱冠的卢光稠已渐露头角。

      经过练武后的卢光稠,身体更加魁梧,力气更加超群,有“身高八尺半,腰大十围宽(胸围五尺),虎背熊腰,声如洪钟"之称。要问他有多大的力气,请看一则《卢光稠挑石灰》的轶事便知分晓。卢光稠家里田少劳力多,兄弟九人,干的是“挑山工”,靠挑柴卖木营生。有一次,正值春耕耘禾季节,光稠邀大哥光睦、三弟光赞同往一百多里远的永丰县北坑村贩运石灰。因为山区多属冷水田;急需石灰耘禾,以加速禾苗生长。到了石灰场,窑老板按常规每担称足100斤(老秤),光稠兄弟迟迟不走。老板看出他们嫌轻不肯走。于是每担加20斤,仍不挑走。每担再加30斤,仍不结帐动身。老板提高嗓门说:“如果三位汉子能挑千斤,我分文不收!"光稠说:“请老板说话算数,刚才秤好每担百斤,我们付钱,再加千斤我们领情挑走。"老板说:“常言道,赌勇莫赌食,我和三位后生赌这一次,如挑不走,或中途托故卸肩,该如何处罚?"光稠说:“300斤货款照付,那1000斤加倍罚款,决不食言!"说完后,光稠愿挑500斤,兄弟二人各挑400斤。手续办妥,他们挑起担子飞快地走。老板尾随30里,到了永丰与宁都交界的卢峰岭,走到半山腰,老板累得气喘吁吁。光稠见路旁有一根比菜碗更大的燥树杆,故意与老板逗趣,放下担子,抡起扁担,把树杆断为六段,每人加上两段,挑起来直冲峰顶,仍然脚下生风,如履平地。老板见此情景,望而生畏,不敢再跟,心悦诚服地认输,兴致勃勃地往回走。卢光稠三兄弟往前再走60里,到了宁都境内下潮元尾村饭店里,已是午后未末申初时候,三兄弟感到饥饿。店老板热情接待,谁知每人只吃了三碗饭,饭甑已空,光稠忙叫做饭。老板问:“要下多少米?”光稠说:“最少6省米。"老板听了一愣,忙说:“再下12斤米?客人,请莫开玩笑。我有心开饭店,不怕大肚汉。只是天到这般时候,落店的客人少了,请莫害我明天食馊饭!”光稠说:“请放心,吃不了我们兜着走,饭钱多少照付。"老板嫂听了扪嘴一笑,急忙生火煮米。为了要快,不用捞饭上甑,而用蚊火焖饭。老板心里高兴,叫内当家炒几碟可口的菜给客人下饭。果然饭香菜好,三兄弟狼吞虎咽,很快吃了12斤米饭。最后,有些锅巴饭,由老三光赞铲起来分给两位哥哥凑饱。吃罢结帐,老板夫妇呵呵大笑,甜滋滋地送到大门口,目不转睛地看着三位肚大如驼、力大胜牛的好汉,直到他们高大的身影消失在山弯里。三兄弟走了40里夜路,回到家里,洗好澡,吃了两勺熟米粥,各自安眠。千百年来,这则遗闻,从麻田到东元里那条迳里,一直脍炙人口。

  有一事令卢光稠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自己家里父子兄弟叔侄20余人,身不比人矮,力不比人小,性不比人惰,可是长年屡月累死累活为什么总是食不饱穿不暖?他没搞清这是个社会问题。卢光稠青年时期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走向衰落,面临崩溃,天灾人祸,官逼民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身居深山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卢光稠,怎知其中道理?只是经常走到住宅对面的枞光排山岗上观察地形。有一天,他好象发现了什么秘密,突然召集全家成年男丁(包括老爸爸在内)商议一事,提出了一种非常玄妙的“打龙治穷”方案。他认为家里贫穷是因为屋场后山的龙脉太凶、太煞,必须对地龙进行惩处。征得父亲和兄弟们认可,全家人拿着棍棒、石臼、铁杵等到后山“打龙"。连续打了七天,留下了许多坑坑洼洼像疙瘩似的地形,至今他的后裔称之为“光稠公打龙威的古迹"。    打龙之事,不胫而走。卢光稠家的许多穷亲戚、穷朋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并力所能及地送上一些财物。光稠与父兄商定,一概不收,并由光稠出面真诚致谢道:“承蒙雅意相助,感激不尽。坦诚相告,目前还没到雪中送炭之时,所赠厚礼,一概不收。常言道,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若扶危解厄,自当求助于亲朋。"在卢光稠家所有的亲戚中,只有一位姑母家是个暴发户。姑父谭寅郎,18岁从抚州迁居虔化县太平乡桂竹里岭桥村,即今宁都县石上镇斫柴岗村。来时一肩担双手,全家一张口。次年娶到一位贤德的小家碧玉,勤劳聪慧,能说会道;既会料理家务,接待宾朋,又会下田耕作,上山樵牧。来到谭家后,接连生了五子,即全播、全颖、全瑶、全德、全逸。她助夫荫子,东成西就,数十年后,夫妻年近花甲之时,家里已成为乡里首富。这位助夫致富的贤妻良母就是卢光稠的姑母。当谭寅郎听说内侄卢光稠等“打龙治穷",以为窘境不堪言表,与夫人商议后,即雇好二艘大号帆船,装满百担稻谷,命长子谭全播押运舅父家。船到洛口靠岸,谭全播着家丁去卢前排请舅父卢卓派人来洛口挑谷。光稠一听,忙到洛口安慰表兄谭全播,他说:“表兄,请回禀姑父姑母,承蒙关爱,我全家人感激不尽。请勿误会,说句心底话,我们家还没到缺粮断炊的时候,打龙,自知愚人做蠢事,实在是胸中的闷气难以发泄!厚礼请运回,权当为我保存,一旦我能办大事时,还请鼎力相助。”此话,果然得到应验。20多年后,卢、谭在南康起义时,谭全播家运去粮食千担,纹银万两,以为囤马养兵的急需。

  打龙后几年,卢光稠在25岁前后,家里仍然一贫如洗。他稍微悟出了一些道理,认为人们所说的龙脉(指风水)、命运是一种虚无缥缈令人难以理解的学问。人们相信它,不过是一种思想寄托。从此他对风水、命运半信半疑,不存痴求侥幸心理。认定要用自身的努力与人群的合力去征服乾坤,改造环境,并且要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去逐步实现。为治穷脱贫,他煞费苦心。有一次,他去清泰乡徐观传授武艺,此地距卢家30公里。一到就被那依山带水(梅江河与黄陂河交汇点)的优美环境所吸引。因为他第一次开阔视野,触景生情,脱口而出地道出了“别有天地"的意味深长的话。经打听,才知道此地原是隋开皇十七年(西元592年)以前的虔化县治所在地(遗址在今宁都县东山坝镇大布村委会东边相距2公里处)。在徐观附近,卢光稠看到一家瓷厂,烧出的瓷器质量好,花色品种多,销路也很好。他顿生引陶瓷业进村的思想。首先,他带了些瓷泥和釉泥回家,到处寻找这种泥巴。结果在距他家卢前排1公里的“角子嵊”找到了这两种泥。急忙去与徐观瓷厂老板签订帮助建窑和传授技艺的协约。当即把瓷窑建在距卢宅(卢前排)约300米处的坑口(今碗窑下村头),作坊(生产车间)建在窑前,碎泥、陶泥、制坯、上釉、彩绘等生产一条线配套齐全。从中可看出,当时为解决水源、设计流水碎泥、淘泥,以及利用引进的水分流灌田、舂瓷泥、舂食米等,卢光稠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这是他为桑梓造福的一大功绩。卢家瓷窑投产后,不但卢光稠一家人有事可做,而且解决了邻村许多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卢家从此亦农、亦工、亦林、亦牧,诸业并兴,开始脱贫。这个瓷厂延续了1 100年,从没间断生产。到1999年,因市场竞争激烈,自动停产。今瓷窑、作坊、舂泥水碓、淘泥井等仍在(见附在本书的照片)。现在瓷业工人卢世洪、卢世龙等住在碗窑下村,他们是卢光稠的三十七世孙。据2003年62岁的卢世洪先生说:“多亏我直系祖光稠公创兴此业,这个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远世的师承关系难查,就我家有据可查已是17代父传子承靠瓷窑赚食。”

   卢光稠的中年时期是闯荡江湖干大事业的辉煌时期。他30岁(西元870年)开始由自己领队,组成宁都卢氏第一支“打狮队",成员有他的三弟光赞、四弟光辉、侄儿延高、邻居庭辉等人,用的是红狮脑。

   “打狮队”是中国民间武林中的群众组织,是在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的“狮子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狮子舞”历史悠久,汉代已经流行,其形式分二人舞一头狮,一人舞一头狮,另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宁都俗称“狮子滚绣球"。在表演上可分文狮与武狮两种:文狮主要刻划狮子温驯的神态,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有跳跃、跌扑、腾转、登高(爬杆)等动作,技艺性很强。“打狮队"除保留传统的文武狮两种表演形式外,又加进了大量的武术表演:分拳术、刀枪等个人表演与各种组合(套路)表演,故宁都人称为“打狮队"。打狮队的狮形一般只用一人舞一头狮子,而且后来简化只用一个狮头,俗称“狮脑"。狮脑的颜色很有讲究,一般采用红、绿、蓝、紫的某一种,须武艺高强的才可用“王狮脑"。“王”,含狮中之王,最勇猛。所以卢光稠开始用红狮脑,几年后才改用王狮脑。自后,由他兄弟率领的打狮队都采用王狮脑,说明卢家兄弟堪称武林高手。打狮队多在街头、巷尾、禾坪、广场表演,有时会被人请到大厅、祠堂、戏台表演。报酬:(1)由观众当场自愿贡献,多少不限。(2)请去包场表演,报酬面议。(3)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售票入场。(4)赏赐。由于武艺表演生动感人,受到尊重,赠送红包,俗称“打彩”。由于打狮队是一种献艺卖技的性质,所以在旧社会受到一些人的歧视,被称为“街头艺人”。

  卢光稠背着狮脑出山,涉足江湖,抛头露面,多在人前点头作揖,这是为什么?今宁都县有位80多岁的恭心老人,他对卢光稠的生平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认为卢光稠出外打狮的主要目的是寻师访友,切磋武艺,从中结识江湖豪杰与武林高手,为他的远大抱负创造条件。今有许多资料表明,卢光稠在30--43岁间闯荡江湖十多年,先是游遍全县各乡里;接着走出县门,游遍虔州(今赣州)府内各县城乡;进而游江南西道(今江西省)的庐陵(今吉安)、抚州、洪州(今南昌)、袁州(今宜春)、信州(今上饶)等郡、府的县城与名胜地。几年后,他走出省门,远游闽、粤、湘、鄂等省的部分城乡。那是因亲带故,有目的、有选择地远游。如:他的堂曾祖卢公显迁居福建漳州,他先到汀州(今长汀),再到漳州;县人廖銮及他的堂兄弟分别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衡州(今湖南衡阳)任刺史、指挥使,他便分别前去拜访,藉以结识江湖上更多的名人。后来有许多亲朋引荐他去访宁都籍而在广东任官或为商贾的人,他便多次游韶州(今广东韶关)、嘉应州(今广东梅州)、潮州等地。数年后他举义旗成功,充分说明恭心先生的论点是正确的。我们一致认识到卢光稠的打狮队确实为他的事业造舆论,寻伙伴,选能人,筹资金,集良策等起了很大的作用。

  期间,卢光稠从外买回一批高头大马,把青椒梨树下一片荒地开辟为跑马射箭的练武场。此时,不但附近的男青少年参加练武,而且卢光稠还带头让自己的女儿、兄弟的女儿都参加练武。这带动了邻村许多女孩子都参加练武。一时使当地男女青少年练武成风。此地,因山田四周长满了簇簇麻竹,所以卢光稠特命名“麻田"。他首先在此筑室憩息,逐渐形成村落。不久,开辟了圩市场,成为宁都县在唐代末年开设的集市贸易的圩场之一,每逢二、五、九日为圩期。

  麻田,地处县城北边,距县城125华里,距洛口镇政府所在地洛口街35华里,距小布街25华里,距黄陂街45华里。别看这万山之中的沟壑之地,却曾是县、乡政府所在地,更是鲜为人知的“王府"。1933年7月至1934年10月,为宁都县分设的洛口县苏维埃政府设在这里,自后一直为乡政府驻地。人民公社化时期曾是公社或大队驻地。 1984年6月至今为村委会驻地。五代后梁开平元年(西元907年),卢光稠被后梁太祖封为“舟汝王",开平五年(西元911年),卢光稠被后梁太祖追封为“忠惠广利王",麻田是名副其实的“王府”。麻田人应引以为荣,我们宁都人应引以自豪,卢宗泰与卢光稠的后人更应珍惜殊荣奋发前进!

  卢光稠34岁那年,正是唐僖宗乾符元年(西元874年),王仙芝聚众起义。次年黄巢聚众响应。卢光稠在外打狮听到这些消息,大为震动,在他的心灵萌发聚众起义、保境安民的思想。为此事他筹划很久,到处奔忙。终于在唐光启元年(西元885年)在赣南南康县举行全国闻名的赣南客家农民起义。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22
              辑自龚映华2008年8月出版的《风水赣州》

生于唐太和八年的杨救贫和在虔州、韶州称王长达26年的卢光稠是同一时代人。卢光稠的父亲董卓曾任虔州刺史,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卢光稠绝非是一般的农民,这是他割据一方称王的重要基础。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卢光稠为图皇权永固,同样十分重视陵寝府城的风水勘址。从众说纷纭的传说和史料中可以看出,杨筠松和卢光稠的关系十分密切。杨筠松除了给卢光稠的父母均在宁都洛口乡麻田村择过穴地,还被卢光稠盛情挽留在王府为赣州古城择基选址。
     赣州古城的雏形,最早是东晋时筑的土城。唐末卢光稠乘乱起兵割据赣州后,就请杨筠松为其择址建城。根据赣州城三面环水的山形水势,杨筠松把赣州城设计成了一只“上水龟形”,龟头在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赣州古城其阳宅立向:道台(今赣州公园)、府台(原地区老百货公司)、县台(原地委)、舟汝王府(今地区公安处)、拜将台(今儿童公园内)均立子山午向,坐戍子火穴,和赣州的总水口火局合局。
经堪测,赣州的城墙、城门、寺庙、官府均符合杨筠松的风水格局。赣州城的郁孤台、八境台、文庙、海会寺、光孝寺、寿量寺、杨仙岭上的杨公祠,这些庙宇的定向均扦大空亡和小空亡。
     卢光稠执政时,还请杨筠松在身边预断吉凶,甚至为自己去寻找天子穴。传说,杨筠松曾经告诉卢光稠赣州区域一共有18个天子穴,一心想能世代称王坐稳王位的卢光稠,害怕杨筠松还会给别人寻找天子穴,就在酒中下毒把杨筠松害死了。赣州东河大桥下的东林寺村是以古代闻名遐迩的东林寺古庙而命名的村庄,这儿正是沿着马祖岩龙脉而下至河畔的龙尽气钟之处,从山形水势上来看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有人说卢光稠逝世之后是葬在此处的,东林寺就是谭全播为了给卢光稠守墓而建的古庙。有悠久历史的东林寺是2001年因为破烂不堪而卖给私人做成了工厂。然而,说东林寺是杨筠松为卢光稠寻的天子穴却没有任何历史资料的记载。
   《赣州府志》上也记载,想能世代称王坐稳王位的卢光稠,是害怕杨筠松还会给别人寻找天子穴,才在酒中下毒把杨筠松害死的。卢光稠毒死杨筠松后,杨筠松的弟子又报仇让卢光稠入圈套致卢光稠于死地。还有传说,与卢光稠往来密切的杨公,曾经无意间透露,赣州的风水是主内不主外,意即:赣州是要由外地人来称王主政的。卢光稠连连追问有没有办法改变,杨公思虑许久点点头又频频摇头,说“此乃天意不可违啊!”怀恨在心的卢光稠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在酒中下了毒药致杨公于死地。
   对于卢光稠这样一位铸就了赣州古城辉煌的伟大人物,对于杨筠松这样一位集中国风水文化之大成的一代宗师,我的崇拜之情难以言表,我真的不相信他们之间会有这么大的恩恩怨怨,我倒希望这是在以讹传讹。因为,《早期客家摇篮——宁都》一书对杨筠松之死就是完全不同的说法:唐天复三年,卢王召见杨筠松,杨筠松是带病赴虔州的,卢王以上宾相待。数日后,杨筠松病笃辞归。卢王派专人专船护送。行至于都寒信药口病危,杨公嘱身边高徒曾文辿:“吾年满古稀,气数已尽。今日乃吾之生辰,亦吾之忌日,后天卯时有天神相护,雷雨大作时葬吾躯壳于犀牛下海处。”说罢即逝。卢王闻噩耗即派人悼祭于杨公墓。该地自葬筠松后改名杨公坝。
    当然,敢大逆不道地从宫廷里跑出来的杨筠松,也决不可能对卢光稠惟命是从。杨筠松之所以会被民间称为杨救贫,就是因为杨筠松更多的时间,都是身着布衫和草鞋,手持竹杖,肩背雨伞的一身平民布衣打扮,他是在不辞辛苦的跋山涉水中,以山水为乐地完善着他的形势派风水实践。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23
探寻卢光稠身前死后的风水

  作者: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

  

寻访赣州市水东东林寺寻找卢光稠坟墓遗迹

       卢光稠家族风水考

   

光稠父卢卓曾任虔州刺史         光稠像
   
    卢光稠的祖籍地在江西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古时称虔化怀德乡韶坊。宁都麻田,这块土地上曾演释过叱咤风云的历史大片,主人公卢光稠从一个普通农民,起义成为一方诸候,主政赣州达20多年,从而在赣州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位。现成为历史和风水研究者争相来访的地方。
    麻田,地处县城北边,距县城125华里,距洛口镇政府所在地洛口街35华里,距小布街25华里,距黄陂街45华里。别看这万山之中的沟壑之地,却曾是县、乡政府所在地,更是鲜为人知的“王府"。1933年7月至1934年10月,为宁都县分设的洛口县苏维埃政府设在这里,自后一直为乡政府驻地。人民公社化时期曾是公社或大队驻地。 1984年6月至今为村委会驻地。五代后梁开平元年(西元907年),卢光稠被后梁太祖封为“舟汝王",开平五年(西元911年),卢光稠被后梁太祖追封为“忠惠广利王",麻田是名副其实的“王府”。
   
    据考证;卢光稠(840年——911年) 字懋熙,别名十七郎。唐文宗开成五年(西元840年)庚申七月十八日子时出生在卢前排村(今洛口镇麻田村委会碗窑下村侧边)。范阳堂《赣南卢氏族谱.上犹县各公房》载:“卢光稠,江西虔州今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人,生于唐文宗开元五年,以疾终于开平三年。葬于青泰乡十都厚田龙方社园内蜘蛛结网形,其父卢卓曾任虔州刺史……”。
   卢光稠先祖从中原河北迁常州,唐开元癸丑(西元713年),辗转到了虔化怀德乡韶坊。卢氏第五世,即卢光稠的父亲董卓生有九子,卢光稠为次子。卢光稠生延昌、延巡二子。卢光稠的生母曾氏和结发妻子文氏合葬距麻田3华里的下村屋后岭龙马形。卢光稠父亲葬距麻田村十华里处的球田江坳塘。祖父葬距麻田村六华里处的下沽琉田人形,曾祖父葬麻田村前,高祖宗泰葬下沽和尚坑冲田凤形。卢氏高祖的墓是一座墓高达四米,墓前小明堂面积可容三张八仙桌。
  
      打龙治穷:卢光稠笃信风水以改运

    卢光稠,唐末著名的赣南农民起义首领,曾被封王,世称卢王。在客家人的血液中流淌着风水的基因,世世代代的客家人盼望风水改变运势,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在客家文化氛围长大的卢光稠,在年轻时就受父辈信奉风水的影响,一心一意指望风水助自己鸿图大展。 
 
   青春期就练武的卢光稠,二十多岁时身体更加魁梧,力气更加超群,有“身高八尺半,腰大十围宽(胸围五尺),虎背熊腰,声如洪钟"之称。

  有一事令卢光稠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自己家里父子兄弟叔侄20余人,身不比人矮,力不比人小,性不比人惰,可是长年屡月累死累活为什么总是食不饱穿不暖?他没搞清这是个社会问题。他经常走到住宅对面的枞光排山岗上观察地形寻思着。有一天,他好象发现了什么秘密,突然召集全家成年男丁(包括老爸爸在内)商议一事,提出了一种非常玄妙的“打龙治穷”方案。他认为家里贫穷是因为屋场后山的龙脉太凶、太煞,必须对地龙进行惩处。征得父亲和兄弟们认可,全家人拿着棍棒、石臼、铁杵等到后山“打龙"。连续打了七天,留下了许多坑坑洼洼像疙瘩似的地形,至今他的后裔称之为“光稠公打龙威的古迹"。

     打龙后几年,卢光稠在25岁前后,家里仍然一贫如洗。他稍微悟出了一些道理,认为人们所说的龙脉(指风水)、命运是一种变数,认定事在人为,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奋发图强,才有机会实现自己脱贫致富的理想。为治穷脱贫,他尝试过传授武艺,并大胆引陶瓷业进村。卢家瓷窑投产后,不但卢光稠一家人有事可做,而且解决了邻村许多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卢家从此亦农、亦工、亦林、亦牧,诸业并兴,开始脱贫。这个瓷厂延续了1100年,从没间断生产。到1999年,因市场竞争激烈,自动停产。家有产业也为卢光稠日后走南闯北,扩大视野,结交朋友,成就大业奠定了基础。



    主政虔州  聘请杨公风水规划扩城
   
    黄巢起义,南方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在这样的形势推动下,卢光稠在里人谭全播拥戴支持下,也率众起义。先后于西元885年和902年攻占虔、韶二城保障一方平安。因此,他“以俊杰忠勇闻以朝,授以虔、韶二州刺史,而食禄天朝。下车之日,仁以牧民,礼以接士,恩以养老,百姓怀之。数年之间,风移俗易,物阜民安,学校兴、贤才众,田野辟,农桑稔,庶政举。朝廷嘉之,以为节度使。”唐亡后,光稠附梁太祖,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进封忠惠广利王。

    据说,卢光稠称王前是在上犹县双溪乡芦阳村举兵起义的。已丑年三月春光明媚中,我们从宁都返回赣州再访上犹县双溪乡,寻找卢王休整阅兵的点兵台。



点兵台                                          起义人马的住宿地
    时光流逝,1100多年了, 卢光稠的点兵台还屹立于芦阳村村口,放眼四周,群峰会聚,曲水绕抱,越过左侧山梁有一块开阔的盆地,曾是当年卢光稠囤积的几万起义人马的住宿地。

    卢光稠统辖虔州后,为实现建功立业大志,扩城成为他主政后的当务之急。天助有心人。正巧唐末五代期间,杨公隐居在赣州为百姓做风水,他发现赣州山水形态,有天然风水之格局:九蛇聚一龟。 因此建议卢光稠筑城因地制宜,做山水文章。于是拉开赣州城大规模扩建的序幕。

    “九蛇聚一龟”之说从何说起呢?
    赣州古城在今城西北角,中心在郁孤台与八境台之间.此处为章贡两江交汇。古城为天然龟形,龟尾在八境台,故名龟角尾,所辖十县,赣县,于都,兴国,信丰,南康,上犹,瑞金,石城,宁都,安远.称为九蛇聚一龟。古城衙门院内有狮子两泉三池(凤凰,嘶马,金鱼),钳记云:"穿开狮子两条泉,九秀回龙出大官,金鲫鱼池赐金紫,凤凰池上出名贤。"
   
     历史上赣州没有做成雄踞南方的皇都,传说九蛇中,有一条蛇没有来相聚所致,这条就是杨仙岭,因它不合作,杨公救贫先师,在此高山之颠,立坛做法,用赶龙鞭设法要把它赶去相聚。此说仅当戏言。

      卢光稠与杨公的风水情缘
   
    卢光稠执政赣州时,凡遇风水之事就向杨公咨询,除了请他规划赣州风水布局外,还帮助为家人寻找风水宝地。
   杨公在赣州期间,先后为卢光稠的家乡为其父亲和妻子、母亲择地建墓两处。据《范阳堂——上犹卢氏族谱——上犹县各公房族谱》记载:“卢光稠的父亲卓公字允立,唐宪宗元和茂子任兵部尚书,葬八都求田, 其墓地如旗形,穴在旗尾,兑山卯向,系杨救贫卜,清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初三日合族重修。卢光稠母亲曾氏殁葬韶潭头龙马形,乙辰向,杨救贫卜。”
   

杨公给卢光稠的母亲选址建的墓地
   当地卢姓人士至今还津津乐道,杨公曾经在宁都麻田给卢光稠母亲选了个天子穴的好风水,杨公预测墓地在来年开春一定会花草盛开。杨公对卢光稠说:如果墓上长草这个风水就算我帮你做的,如果墓上开花你就要重金谢我。第二年墓地上果然有怒放的鲜花和茂盛的野草,卢光稠的家人就把花拔了告诉卢光稠说,墓上全长的是草。到实地一看的杨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卢家只能出草头王了。
   已丑年春三月,我们走进宁都卢王的故乡寻找有关杨公风水作品,经当地热心人的引导,才得以一睹杨公风水作品。
   杨公给卢光稠的母亲选址建的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的山坡上。墓前两水交汇,明堂开阔,朝应山峰厚重,临官位峰峦秀丽挺拔,墓分别安葬了卢光稠的生母曾氏和结发妻子文氏。“为什么此墓左边葬媳妇右边葬母亲?是不是有违伦理呢?”。有人臆测, 卢光稠生于斯,得益此地风水有关,他从这里成长起家,此后飞黄腾达。至于此地葬法不合伦理,是不是有什么隐情,不得而知。如此葬法会不会影响卢光稠的运势,其中的玄机不可论定。
     我们仔细辨认墓碑上模糊不清的字迹,依稀可见,卢光稠母亲和妻子合葬的墓碑上刻有“杨公仙绩”四个大字。其妻子的碑文有一幅对联:“赏图龙马出 村韶凤凰来。”

      
      卢光稠的身后事  
   
    卢光稠殁于后梁开平五年(西元911年)。有说葬赣州城水东东林寺的,有说葬宁都青泰乡的,但其墓址今均荡然无存。麻田卢氏族谱载,光稠公于天右间(西元904-907年,公60余岁期间)在今宁都洛口镇厚田龙坊附近建一生墓。这说明卢光稠骨子里有“叶落归根"思想。
   
    他殁于虔州时,因前墓不利,才葬在任所附近的水东东林寺。经考察,此处为马祖岩发脉而下至贡江河畔的龙尽气钟之处,与赣州主峰峰山遥遥相对,可收生旺水。东林寺就是好友谭全播为了给卢光稠守墓而建的古庙。

卢王庙
     
   家乡人为纪念卢王的从政功绩,洛口麻田建有卢王祠,当地人称“卢王庙"。始建时间不详:明景泰三年(西元1452年)重修时,邑人陈勉写的《清音韶坊卢王祠记》中说:“太尉卢公光稠,字茂熙,生于虔化之韶坊,……。乃与邑人谭全播议,欲为保障计。……公殁,士民慕之,立祠祀公。"这里对卢光稠的籍贯记载清楚,无庸怀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村民重修了卢王庙。


   死者长眠地下,盖棺论定,本可安息。但是赣州后人对治理赣州城达几十年之久的卢王有不同的看法,借杨公之死,抒发各自的爱憎情感,褒贬不一,搅得地下的卢王灵魂不得安宁。

    争论的焦点是围绕杨公的死因。
    流传最广的传说,认为杨公被卢光稠毒死。传说,杨公曾经告诉卢光稠赣州区域一共有18个天子穴,一心想能世代称王坐稳王位的卢光稠,害怕杨公还会给别人寻找天子穴,就在酒中下毒把杨公害死了。至于为什么在卢身后900多年的清康熙五十年会出现所谓杨筠松被卢光稠毒死的传闻呢?这与《潋水志林》的主编张尚瑗等一批文人的个人政治态度有关,极有可能是由当时与张尚瑗关系密切的某些文人墨客杜撰而成的。

    但是,从目前史料来看,卢光稠没有谋取帝业的思想。
    众所周知,卢光稠治理赣南、粤北等地26年,在残唐五代许多割据势力中,他是没有国号,没有称帝、称王、称主的,历史上作了结论。他临终前把符印交给副手谭全播,即是让谭接位,不是让亲人接位。卢光稠此一高尚情操曾得到欧阳修的赞扬。在他编著的《新五代史·卢光稠谭全播传》载:“开平五年,光稠病,以符印属全播,全播不受。光稠卒,全播立其子延昌而事之。"由此可见卢光稠没有为儿孙谋官谋权的思想.哪有建墓荫护儿孙出天子的思想?既然卢光稠无称帝和家天下之想,又怎么可能嫉恨杨公的天子地之说,而毒死杨公呢?

     不少治学严谨学者认为,杨公路途病故,不能冤枉被卢光稠所害。据明万历二十年(西元1592年)出版的《宁都县志·杨筠松传》载:“尝为卢光稠卜地,到雩都寒浚峡,疾将薨,遗命其徒曾文辿等葬之于药口坝,至今呼为杨公坝。"
     卢王与杨公结下风水情缘。杨公病故归途,卢王派人悼祭。史料可证。据2000年5月出版的《早期客家摇篮——宁都·杨筠松传》载:“唐天复三年二月底,赣南农民起义首领宁都麻田人卢光稠(世称‘卢王')召见,筠松带病赴虔州(今赣州),卢王以上宾相待,盘桓数日,病笃辞归,卢王派专人专船护送。船到雩都寒浚峡药口坝,杨病危,嘱护身高徒曾文辿等:‘船即下锚。吾年满古稀,气数已尽,今日乃吾之生辰,亦吾之忌日,后天卯时,有天神相护,雷雨大作时,葬吾躯壳于犀牛下海处。'说罢即逝。时在三月初八日戌时。卢王闻噩耗,即派人悼祭于杨公墓(见该书第335页)。”

    有人编造杨公高徒刘江东以女配谭元谟,此说更不足以信。刘江东与曾文辿都是杨公的高徒,杨公的重要行踪,二徒随侍身旁形影不离。天复三年杨奉卢王召赴虔州,二徒随从,寸步不离,直到杨寿终。此与明万历《宁都县志》吻合。杨公如果真被卢王害死,忠于杨公、一身正气的刘江东,怎能把女儿许配给卢光稠的副手谭全播的儿子谭元谟为妻?有府志为证。史志载:“宋,谭元谟,全播子,刘江东婿也。精堪舆术,著有《司马头陀天元一气论》,词理精微,深得江东肯綮。" 此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卢王没有毒死杨公。
   
    综上所述,作为主持赣州等地二十多年卢王胸怀豁达,政治开明,勤政爱民,为赣州城的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岂会因天子地之说而对杨公怀恨在心,蓄意毒死之呢?我们有责任正本清源,还卢光稠一个历史清白,也让这一误导民间百姓多年的历史谬论休矣!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23

杨救贫给卢王的风水效应

作者:温奇军

    卢光稠,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讳定国,字茂熙,唐末著名农民起义首领,世称卢王。他是唐朝客家移民后裔,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出生于虔化清音里(今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开梁开平五年(911年)死于虔州(今赣州市),享年71岁。他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拥兵起义,并很快占据虔州,自任刺史,从此开始了他在虔州26年的统治生涯,成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首领。

在卢光稠统治虔州的过程中,他与避黄巢之乱隐居赣州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结下了风水情缘,时至今日,追寻先贤的足迹,仍可探源卢王和救贫仙人当年风水的轨迹,故本文作者温奇军与杨钦文博士后不辞劳苦追踪杨公的足迹并见证杨公——曾是掌管唐朝皇家风水的人才,如何替卢光稠做帝王风水并成功的让卢光稠晋封为虔州王。

  卢王拥兵起义前居住地点将台

卢王拥兵起义前居住地遗址符合杨公风水,

    地点:卢阳村点兵台后山;

    水口:乙辰;  入首龙:坐穴立向:估计应为申山寅兼坤艮(甲申水龙)

    纳水:艮寅、辛戌、癸丑

消砂:艮、寅、卯、巽、午、庚、乾、亥、壬、子、癸、丑等,诸峰较平。

卢光稠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为图封王也邀请杨筠松给其父母择基做墓,其母之葬为帝王之葬也。杨救贫住卢光稠家,为其葬母于宁都(卢光稠故乡)和葬父于石人坝,龙马形。墓为两拱,分别安葬卢光稠的母亲和妻子。

  杨公为卢王母亲择地点穴  

其墓碑文一:“杨公仙迹”(碑宽79厘米,高30厘米)文如下:

   “麻田范阳四世祖坟

    唐敕封长沙县郡卢田曾氏夫人之墓、

    妣生殁诰命详在谱内

    夫主生立

    孝男:光睦稠赞肃授蕴谦佳

    大清光绪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公达祖位下裔孙重修”

    墓碑文二 对联:赏图龙马出 村韶凤凰来

“麻田范阳五世祖坟

    妣诰命生殁详在谱内

    夫主光稠

    唐敕封凤门邑君卢田文氏夫人之墓

    孝男 延:巡 昌 进 后裔族繁难以详载

    倡修广东和平裔孙禀生大明

    大清光绪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公达祖

    位下裔孙重修”②

水口:甲卯(金局胎位);

坐穴立向:辛山乙向兼戌辰(甲戌龙);纳水:丙午水、艮寅水来

消砂:丙(高秀)、巽、甲卯乙(高秀)、寅、艮(注:清光绪14529日重修)。                     

卢王母曾氏夫人葬于此,清代重修时,又把卢王夫人文氏也迁葬于此,碑刻“地肖龙马形”,迁葬卢王夫人文氏时,不知何故违礼仪葬于卢母墓左侧(传统是以左为尊为长)。颠倒了婆媳的主次位置,或许是与卢王夫人文氏被封为王妃有关系(按朝庭礼节以王妃为尊)。

  杨公为卢王父亲择地点穴

    麻田卢氏九修族谱载:“第四世广公的儿子卓公。(卓公字允立,唐宪宗元和茂子任兵部尚书,后殁葬八都求田(今宁都县洛口乡球田村,   距麻田村约5公里),江坳塘又名长含里,旗形,旗尾穴,酉山卯向,杨救贫卜,清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初三日合族重修。娶曾氏,封长沙县郡,殁葬韶潭头龙马形,乙辰向,杨救贫卜。子九:光睦稠赞肃琼蕴谦淮。第五世卓公九子,光稠行三,墓的碑文和麻田卢氏九修族谱内容相吻合,杨筠松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二处,足证他们关系密切。当地卢氏老人带领我们登上高峰,遍访群山,惜不可考。

    为了帮卢光稠封王,杨公极可能在卢光稠老家出生地给他择了个帝王之地,重新改造了他家的住宅风水

    卢光稠出生地老宅遗址

     水口:巽巳(水局绝位)

     庚子土龙入首、坐向推测应为子山午向兼癸丁;  纳水:辛戌、丁未,壬子,癸丑;

消峰:午(最高秀)、丁(最高秀尖齐)、未(低小)、坤(最大,略矮)、申(高秀尖齐并重叠)、辛(双峰高秀)、乾(高秀)、壬(高秀尖)、子(正北)、癸(最高秀重叠),巽峰(低于丁峰),壬子癸三峰帝王峰。

惜水出绝位,子峰低矮,明堂也小,卢光绸的出生地的风水效应冥冥中自然生成,非人力可以更改啊。

卢光稠亲手建造的古窑遗址

据宁都洛口麻田人说,卢光稠年轻时曾做过碗(当地土话,指烧制陶瓷),麻田村现在还保存有一座古窑,当地群众介绍这窑就是卢光稠亲手建造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卢光稠主政虔州后,极有可能把陶瓷制作技艺传带到虔州,因此便有了赣州七里古窑址的发现。

杨筠松为卢光稠扩城做风水布局

    杨公为卢光稠父母择地点穴,足可证明他们关系密切,做为卢光稠座上客的杨筠松,自然成为卢光稠为虔州扩城设计的好助手。同时,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为了达到封王的目地就必须扩建城墙和扩大统治版图。

以“赣”名州(市),赣州,“赣”字的造字非常有意思。它由“章”和“贡”连辍而成,古“赣”字即为“章”、“贡”二字粘合。“赣”,章为阳,在左,贡为阴,在右,合而为赣。而“贡”字头上加了一个“文”字,则着重注释了赣州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人文底蕴。章江在城之南,古人南谓之阳,北谓之阴。贡江由取易经之告义。

赣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五年筑的土城,唐末卢光稠乘乱起兵,割据赣南后,请杨救贫为其择址建城。杨救贫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从风水学来看,赣州城有三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发脉,从崆峒山起始,蜿蜒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支龙落在储潭。此外,赣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汶潭,罗霄山脉落穴于欧潭。确立了以郡府面向城郊主峰崆峒山的城脊中轴线, 使虔州古城处于罗霄、武夷、南岭三大山脉趋会形成三龙汇三潭的风水格局,这三潭是赣州的三处水口,和赣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

贡江为艮寅水,章江为丙午水,峰山来水为巽已水,水东来水为甲卯水,虎冈窑下来水为癸丑水。诸水均之玄湾环,悠扬清澈会聚于章贡二江。《天机赋》云:“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禄万钟。”又云:“生与旺而同归,人共财而咸吉。”又云:“生来会旺,聪明之子方生。旺来迎生,富贵之期骤至。

朝拱秀峰:马祖岩位于艮宫,哈湖岽位于离宫。《逐吉赋》云:“艮丙交峰,登科甲第。”杨仙岭位处乙宫,崆峒山地处巽宫,《经》云:“荐元官贵文峰,科甲连登”。尤以哈湖岽邻峰相连而为丙午丁。《经》云:“丙午丁秀拔,独占乎魁元。”

所憾峰秀而不得位,仕途欠展,秀士和文生仅南市街恩赐状元池梦鲤一人。

依据中国正统的古代科学的郭(璞)杨(筠松)古法风水术,即杨救贫传曾文辿、刘江东的风水法,勘定赣州来南是由离方之九连山南支,属于旺方来龙,属火,由崆峒起祖,二水俱源远流长,因而来龙龙气旺盛。贡江为艮寅水,章江为丙午水,峰山来水为癸已水,水东来水为甲卯水,虎冈窑下来水为癸丑水。诸水均之玄湾环悠扬清澈会聚于章贡二江。

赣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面南称王30余年。

    赣州古城其阳宅立向:道台(今赣州公园)、府台(原地区老百货公司)、县台(原地委)、舟汝王府(今地区公安处)、拜将台(今儿童公园内)均立子山午向,坐戍子火穴,和赣州的总水口火局合局。

经堪测, 赣州的城墙、城门、寺庙、官府文庙均符合杨筠松的风水格局。赣州城的郁孤台、八境台、文庙、海会寺、光孝寺、寿量寺、杨仙岭上的杨公祠。这些庙宇的定向均扦插大空亡和小空亡,各建筑个体在方位上也符合杨公风水的理法。

由于赣州是火龙结穴,南门为离方属火,火气过旺,因而常遭火炎,在中间城门顶墙平面用砖砌了一个大坎(三三)水卦,并把中门城门改插为子山午向兼壬丙,坐丙子水穴,以制南方火,而且把南门改称为“镇南门”。在八境台左侧新开北门以收北方水。立的是巳山亥向,坐乙巳穴。

     卢王城在今赣州城北,中心在郁孤台和八境台之间。虔州的皇城(原赣州电影院),位于赣州城区北部现郁孤台下,皇城曾经是赣州历代官府的衙门,这块赣州城区的最高点是赣州龙脉龙尽气钟的结穴处。最早时是卢光稠的住宅。这一段城墙至今还保存有一千多年前的皇城砖墙基脚,已列为赣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上述诸多符合杨筠松风水布局的遗址外,值得一提的是,赣州东河大桥下的东林寺传说也是为护佑卢光稠的天子穴而建筑的。综上所述,赣州是一千多年前实施杨筠松风水理念和实践的样板。

杨筠松的风水理念主旨是“内外环境生气观”。根据龙脉的走向来寻求最旺的“生气”,并结合外部山水格局内接龙气,做到内外生气相合,阴阳平衡。所以,章贡两水汇合之处,为龙真穴的,水口关锁,生气聚而不散,把赣州古城修建成为宜人居宜防御的理想之地。这就是扬救贫对赣州古唐城的风水布局。后人在总规的框架内完善并实施了详规,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杨筠松的总规竟然可以制约、引导赣州城的城市建设长达1000多年。

据史料载:卢延昌,唐末时藩镇,卢光稠之子.

  开平五年,卢光稠病重,以符印让于谭全播,谭全播不受,在卢光稠死后,拥立其子卢延昌为镇南节度使。卢延昌年轻喜欢游猎,不修政事,指挥使黎求闭门以拒卢延昌,将其杀死。你知道为什么卢光稠会封王吗?而他儿子卢延昌被任命为镇南节度使后被杀?正所谓成也风水,败也风水。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24
澄江古村----摘录

   谭全播于唐僖宗朝科中进士官至太蔚封金紫光禄大夫,后于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受后梁帝赐封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居于赣州城内。延至次子谭文谟因袭其父亲爵位又续住于赣州城内。

   唐朝末年黄巢之乱入侵长安城时,当时在唐都长安城任职金紫光禄大夫的杨筠松亦随军出城南逃。半路于投宿旅店中结识时任武昌太守的廖銮也因黄巢之乱而想回乡避难,因同朝为官而相谈,又两人皆为性情中人故话语投机而后相偕同行。及至江西廖銮家乡时,因受廖銮极力慰留又见廖銮家乡属地风水极佳,遂暂借居于廖銮宅内,杨筠松心想有待时日乱象稍安再回广东信宜家乡亦不迟。

   黄巢之乱中有一洛口镇人氏名卢光稠,因一心保衞乡人遂偕其表兄谭全播组织防衞军据赣称王,廖銮有一族亲名廖爽便任职于卢光稠军中任一武将后升任刺史,卢光稠因听得廖爽提及族亲廖銮之名便前往廖銮家拜会,而同时认识与廖銮同座的杨筠松。

   唐僖宗咸通十五年(874年),卢光稠父亲卢卓死亡,卢光稠便前往廖銮家礼聘杨筠松为其父亲卜葬于八都球田岗之坳塘,又名长岭里的旗形山的旗尾穴内墓坐酉向卯,葬后数月卢光稠因受旗形之火山感应快速之力量,即升节度使加平章统行事之爵位。事过六年后的唐广明元年(880年)时,卢光稠母亲曾氏死亡,卢光稠又礼聘杨筠松前往卜葬于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龙马形的钳穴内,墓坐辛向乙,此墓更使卢光稠子孙发官贵十数代而不堕。卢光稠个人从此更加声势日旺,不但拥兵数万且威镇赣州主政长达二十六年之久。

    卢光稠母亲曾氏外家有一名为曾文辿的人是卢光稠表弟,就在卢光稠军队内任职参军,见杨筠松之堪舆术如此专精便偕其大哥曾文遄及其三弟曾文迪等,同拜在杨筠松门下学习堪舆秘旨,同时谭全播次子谭文谟之岳丈刘江东,闻讯后也经谭文谟介绍而拜进杨筠松门下学习堪舆精术。尔后谭全播便聘请杨筠松前往堪查其祖坟,经杨筠松堪查谭全播各门祖坟后发现谭全播祖父及父亲的坟墓皆稍有缺失,遂央求杨筠松为其祖父谭胡的骨骸改葬于葛坳乡的连狸吐舌形穴内,又将其父亲谭寅郎骨骸改葬于光化里表富塘的中元夫子嵊穴内。此后谭全播便于乾化二年(912年)受后梁帝赐封为处州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从此执政处州长达七年,直至八十五岁死亡为止。



作者: luotx    时间: 2015-5-8 09:27
奉劝各位易友、大师,用益师发表的杨公案例对照所学,必有所得。千万不要固执地怀疑案例的真假和杨公的堪舆水平哟!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37
佛在心头坐 发表于 2015-5-7 22:10
能见杨公真迹。是迷于风水中人之福德。

确实如此。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09:44
天地一山 发表于 2015-5-8 08:52
这么好的经典地怎没人用理气解释一下呢?解铃还需系铃人,不然楼主先说说吧,给大家开个好头

谢谢兄台的关注。
当然了,敝人自有自己的看法。
但最好不要先入为主。

拙见以为,能让大家按实际的形理,用自己的理论经验去研究、解释、验证和对照,才更有价值。

作者: 观自在文化    时间: 2015-5-8 09:48
益福堂 发表于 2015-5-8 09:10

感谢楼主分享,调整真北后是否成正针辛乙向,很是稳合四大局三合来去之水皆吉。

作者: 易学寻真    时间: 2015-5-8 09:50
多谢楼主!果然合进神水法乙向巽流清富贵,

作者: 万山横    时间: 2015-5-8 10:02
益福堂 发表于 2015-5-8 09:44
谢谢兄台的关注。
当然了,敝人自有自己的看法。
但最好不要先入为主。

能看到这么好的案例,实在幸运。多谢堂主的辛勤付出,辛苦了!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10:13
luotx 发表于 2015-5-8 09:27
奉劝各位易友、大师,用益师发表的杨公案例对照所学,必有所得。千万不要固执地怀疑案例的真假和杨公的堪舆 ...

希望这样最好。谢谢顶帖!



作者: 亨利.元贞    时间: 2015-5-8 10:26
合进神水法乙向巽流清富贵,若后出乙甲人丁不妙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10:30
观自在文化 发表于 2015-5-8 09:48
感谢楼主分享,调整真北后是否成正针辛乙向,很是稳合四大局三合来去之水皆吉。

58楼59楼有罗盘坐向标示。

作者: 空心哥    时间: 2015-5-8 10:31
[attach]799390[/attach]

作者: 空心哥    时间: 2015-5-8 10:39
农历七月十八日,命格:
庚申
甲申
壬辰
可惜不知时辰

作者: 琴箫易书僧    时间: 2015-5-8 11:36
益福堂 发表于 2015-5-8 09:23
杨救贫给卢王的风水效应作者:温奇军    卢光稠,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讳定国,字茂熙,唐 ...

是岁,虔州刺史卢光稠攻岭南,陷韶州,使其子延昌守之,进围潮州。清海刘隐发兵击走之,乘胜进攻韶州。隐弟陟以为延昌有虔州之援,未可遽取;隐不从,遂围韶州。会江涨,馈运不继,光稠自虔州引兵救之;其将谭全播伏精兵万人于山谷,以羸弱挑战,大破隐于城南,隐奔还。全播悉以功让诸将,光稠益贤之。·資治通鑑
作者: 天地一山    时间: 2015-5-8 11:57
益福堂 发表于 2015-5-8 09:44
谢谢兄台的关注。
当然了,敝人自有自己的看法。
但最好不要先入为主。

这也叫先入为主呀!气量小了点吧
亲临现场者当然是最有解释权了,我们观众只是知个大概罢了。

作者: 沈世洲    时间: 2015-5-8 12:00
益福堂 发表于 2015-5-8 09:17
有了经纬度,大家可以自己用谷歌地球去看看,当年杨公是如何寻龙点穴的。

请求师傅!能否把您的透明罗盘软件发一份给我! 万分感谢!

作者: zhuangjy    时间: 2015-5-8 12:40
楼主好案例!
应该是在下图的红圈处吧?

    [attach]799394[/attach]

    [attach]799395[/attach]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12:45
琴箫易书僧 发表于 2015-5-8 11:36
是岁,虔州刺史卢光稠攻岭南,陷韶州,使其子延昌守之,进围潮州。清海刘隐发兵击走之,乘胜进攻韶州。隐 ...

谢谢兄台补充珍贵资料!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12:51
zhuangjy 发表于 2015-5-8 12:40
楼主好案例!
应该是在下图的红圈处吧?

准确的经纬度,误差不会超过5米。

26°48'42.95"北


115°56'11.76"东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12:59
[attach]799396[/attach]

作者: 道之一二三    时间: 2015-5-8 13:14
楼主考察辛苦,谢谢提供学习机会。

作者: 道之一二三    时间: 2015-5-8 13:15
本帖最后由 道之一二三 于 2015-5-8 13:20 编辑

卢王生卒:840-91171岁,885年拥兵起义时在6运。
杨公生卒:
一说:834-904年  70周岁
二说:834-900年  66周岁
三说:841-903年  62周岁
黄巢破长安的时间881116日,即880年的腊月。只有在长安城将破之时,杨公才有可能携书避难出京,卢王之母曾氏死于880年,时间上也有可能为杨公所点葬,但卢王之父早几年去世,就不太可能是杨公所葬了。无论以哪一个时间段来推测杨公生卒年代,杨公和卢王年纪相差无几,属同时代的人,以时间上推断,他们之间完全有可能发生交集,以温奇军写的文章上看,卢王母穴为甲戌来龙,又时在五运,立向完全符合要求。他说的赣州内的道台、府台、县台、舟汝王府“均立子山午向”也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13:43
道之一二三 发表于 2015-5-8 13:15
卢王生卒:840-911年71岁,885年拥兵起义时在6运。
杨公生卒:
一说:834-904年  70周岁

多谢兄台考证!

作者: 天地一山    时间: 2015-5-8 15:21
zhuangjy 发表于 2015-5-8 12:40
楼主好案例!
应该是在下图的红圈处吧?

双龙出脉,一公一母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15-5-8 15:45

[attach]799402[/attach]



[attach]799401[/attach]


作者: 何有    时间: 2015-5-8 19:07

[attach]799504[/attach]
水路很怪,很容易看走眼:巽辰方變狹小,原因是巽巳方高,有來水,與本案左隨龍水,第一次匯合於地盤辰兼巽,第二次匯合於地盤

[attach]799503[/attach]
穴的巽巳砂後有水庫。本案第一關水口應在辰兼巽。


[attach]799505[/attach]
水路第三次會合甲寅

[attach]799506[/attach]

[attach]799469[/attach]
立體看虎龍砂,圖形變形處理過。


[attach]799470[/attach]
地形圖看,丁未,癸丑高起

[attach]799474[/attach]


作者: 慕羲    时间: 2015-5-8 23:51
[attach]799511[/attac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一节入首过峡,为地盘酉方。父母山在酉,少祖山在辛,左砂有癸峰丑峰(案衛星圖看是艮),右砂有丁峰(衛星圖在午)未峰(衛星在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正面穴照,眼拙看不懂,猜是烘爐穴,沒把握。單就本案坐辛兼戌,立向的確是四大局最好教材:

水:左收巨門,右去破軍管千兵,龍:四維峰高疊疊起,八將朝來真可喜。其中巽峰納甲歸元,艮峰武曲官祿。再者,乙祿卯近案,辛祿酉峰父母。午峰起貴人。如斯水龍護砂貴器兼備,伸手摸到祿案,積粟千萬倉,洵非虛言。水去甲乙曲折,辛壬、丁庚兼收二局,妙哉範例!
[attach]799516[/attach]
感謝益兄提供這麼好的案例學習!激賞!



作者: 阿新哥    时间: 2015-5-9 07:2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单看图就非同一般,点穴更是妙极,启发良多,谢谢分享

作者: 易圭尺    时间: 2015-5-9 07:46
不知碑是杨公做坟时立的还是后人根据族谱立的。又或者两者都不是。即使碑向当时确实没有问题在这么久的时间里谁能保证碑石没有丝毫变动。你还测的周天多少度。不知是在钻牛角尖还是。。古坟考察数据最是无凭只能是大概的数据想要精确到多少度那是痴人说梦。
作者: 滄海璇龍    时间: 2015-5-9 08:16
非常謝謝《益福堂》提供難得的好案例,末學感激不盡!謹此略抒淺見以回報支持之。能保存上千年的古墳,必有其絕妙的風水條件,這也是楊公能成為後人尊稱「風水祖師」的原因;但隨著時代的人心變遷,就以本案例而言,其穴場之山水形勢,不免有太多的「小節之疵」,故而其葬後三代的吉凶禍福之克應,歷史所載的事實是證明為「先凶後吉」的,像如此先敗後發的風水,末學認為:「即使楊公再世於今日,也難遇見得以相配之福主也!」


作者: 好人好梦    时间: 2015-5-9 08:39
非常感谢楼主提供的好案例及各位大师的精彩讲解。
作者: 天地一山    时间: 2015-5-9 08:4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前面有点捶胸,难怪起兵称王,看来其后代也少不了霸气,难免会有压人之势出现

作者: 天玺灵光    时间: 2015-5-9 09:25
多谢益福堂先生提供的案例。请问先生此地穴星后一节入首是?还有三叉水流向?
作者: WSWX888    时间: 2015-5-9 10:34
风水祖师杨救贫仙师的真迹 唐末虔王卢光稠的母亲墓 水口星。。
作者: 欲窥奇门    时间: 2015-5-9 10:35
看了  也变不成杨公弟子     看图看不出什么





欢迎光临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https://www.fengshui-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